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针对高考的新特点新变化,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整合教材,更好地对知识融会贯通,同学们需要一点策略.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历史线索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另一类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方向.如复习"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时,要以对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导人,重点是找到工业革命所蕴含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另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平时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①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在教学中,可使用范例教学法,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阶段 ,同学们须识记的知识范围包括 :历史事实 (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性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本文谈谈对于历史事件该重点识记什么这个话题。历史事件 ,即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情。从课文内容看 ,可划分为五类 :①运动斗争类 ,政治上的如民族运动一类和农民起义 ,思想上的如文艺复兴运动 ;②革命类 ,政治上的如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上的如工业革命 ;③改革类 ;④侵略活动与侵略战争类 ,如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和争夺、二次世界大战 ;⑤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类 ,如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的线索,原则上说,分为两个方面:即文章的顺序和贯穿文章的材料;一般说,是指后者。所以记叙文的线索与顺序,既有一定联系,又不是一回事。线索在记叙文中起着贯穿全文内容的作用,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往往不止一个材料,若把这些材料比作粒粒珍珠,那么线索是将粒粒珍珠穿成串的红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把一个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连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线索无定格。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以“寻找和运送药品”串连全文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索的,例如《谁是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图示法直观、形象、好理解、好记忆,对学习历史知识有很大帮助。现就有关图示的设计和使用谈几点体会。 一、图示的设计 (一)图示的设计和讲述历史有相通之处,即都不能忽视了历史人物的存在和他们的活动,紧紧抓住历史人物去叙史制图,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活动频繁,事件很多。要把教材中他们的事件记得一清二楚那是很不容易的。这就需用图示意,高度地集中史料,并对史料有重点地加以整理。如,为了讲清“孙中山的两次思想转变”,首先要找出孙中山两次思想转变的因果关系,然后再用箭头或线段将这些关系标示出来,就能直观形象地看出他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见图一) (二)时间是历史的生命,任何历史事件都和特定的时间有紧密联系,以时间去记述历史,就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重要的历史事件,统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保持图形结构的平衡和史料叙述的完整性,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历史长  相似文献   

6.
通常所说的记忆应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几个过程。历史知识的记忆除了取决于大脑的素质、记忆时的情境、复习诸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识记的方法。本文拟就历史知识的内容,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两大类别,探讨识记的最优方法。一、掌握规律,充分利用意义识记历史知识,一类是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性质和影响等。这一类知识的识记属于意义识记。它的特点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第一、历史发展线索的规律。也就是以  相似文献   

7.
传记.简称“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体。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忠实于传主的生平.如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一类以史实为根据,但虚构、演义内容较多,文学色彩强烈,如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8.
孙超 《考试》1999,(1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中的第一次,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的复习中一般采取这样的线索来进行复习:革命的准备(包括理论的、组织的准备和形势的渐趋成熟)、武昌起义、建立民国、成果丧失、及维护成果的斗争,最后复习意义和教训。这样固然可以把辛亥革命的基本线索复习得很清楚,但这只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高考需要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的深层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特征、性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确的评价。所以,我在复习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带领学生把这一历史事件放到当时中国的整体情境之中,把中国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王允 《成才之路》2010,(8):57-57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相似文献   

10.
初三学生就要进入复习阶段。怎样进行复习?做习题仅仅是复习中的一部分。对教材的复习整理是不可忽视的。初三复习可分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整理:把初中所学的八本书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如故事性的归为一类,对话归为一类等。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每类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短语整理出来。遇到对话型课文可归出 quick responses。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熟悉所学内容,准确把握短语、固定搭配、句型和单词。二、理解 A:音标:四十八个音标要会写,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的线索法 ,就是根据教材内容 ,按照历史学科的体例或系统 ,提纲挈领地把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 ,穿线结网 ,构成清晰的轮廓。线索法的优点在于简明扼要 ,条理清楚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纲举目张 ,便于记忆。掌握历史线索主要有以下十种方法 :一、以一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相似文献   

12.
<正>王家范先生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提出对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要求,即“历史不能离开事件、人物、制度,但应服从于‘通’的目标,围绕揭示特征和演变线索两大主题有重点地展开,力求体现其前后叠进间的异同,突出阶段性的标志”[1]。《中外历史纲要》在“通”的目标上有着显著的追求,也或隐或显地揭示了中外历史发展的特征和演变线索。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为通而通,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课文。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我们需要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突出文体特征,通过在有步骤、有引领的品读中,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感受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探求其中的细节和底蕴,促进学生对此类文体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一以贯通——读出线索在初读历史故事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等,让学生在初次品读中边读边思考,迅速进入角色。同时,理清线索也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后继细节的推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苏教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我以一组问题为指引,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线索:(1)司马迁为什  相似文献   

14.
历史图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如能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运用历史图表,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图表可连贯历史事件的历史空间,拉近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事件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叙述得再详细、再清楚,也不能形成为表现地域空间的图像,但如把它落实到图表上面,转化成一幅历史图画,则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认识。例如:中国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涉及到台湾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大陆与台湾的民族、文化、经济往来及边疆巩固等许多方面,内容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和绵延,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妨把结构化了的历史知识体系看作一架全牛:把历史的纵向发展与各时期各国各地的横向联系看成是牛的全身骨架;把一个个历史时期看作是牛的一个个有机的整体;把具体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看作是牛身体中的各种器官。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梳理知识线索,建立结构化的立体的历史知识网络,并利用其进行分析、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历史能力。梳理知识线索,可采用两种方法:(1)阅读目录法。这是指让学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的宏观复习方法。课文的目…  相似文献   

16.
结构分析法。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在讲每一册、每一课前,教师首先要分析知识结构,把学生的思维由分散引向集中。如,讲授中国历史第三册,必须让学生明白基本线索: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比较分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提高。通过比较分析,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有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同,但事件的结果却不同;有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但结果却相同。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以化学发展历程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设计时,要深入梳理化学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知识、方法与情感要素;可在分析相关历史事件与教学目标联系的基础上,删除枝节内容,突出化学发展的主线;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此外,在以化学发展历史为线索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知识逻辑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和帛画中有一种图像是执杖,执杖人物一般有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老妇执杖(图1);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西汉石椁画像(图2);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石椁、祠堂中的老子、孔子等(图3).还有祖宗先人和神仙等.这些图像的含义何在?本文拟以考古现象为线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习》2007,(12):1-1
历史基础知识可分为两大类:—类是史实基础知识,一类是理论性基础知识。史实性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名物、典章、制度等。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每一年的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三基)为考查的主要内容。本期冯一下、李洁老师在《通过“四新”考“三基”——谈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中,  相似文献   

20.
小学历史复习一般通过时代、地点、历史人物三条线索,把知识点归结到历史事件这一复习中心上。因此,小学历史复习应紧扣历史事件,加强系统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