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编写《襄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思考了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来寻求襄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的战略,发展路径的过程,提出了借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文明轴心期的观念,从原有的襄阳文化基因库中寻求适合当代的文化作为襄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基础,作为发展襄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在客观分析了襄阳的文化产业资源和发展现状后,指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襄阳各产业升级换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动力引擎之一,并提出了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启动文化类创意产业,带动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襄阳旅游企业规模壮大、国内和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然而跟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旅游业经营状况差,资源开发欠整合、缺特色、乏创意,旅游形象模糊等方面的问题.为振兴襄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建旅游目的地,需要做好重塑旅游形象、整合市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特色旅游、加大景区创建、延长旅游产业链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襄阳文化的定位是"一体多用,体用一源"。即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打造文化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把襄阳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  相似文献   

4.
襄阳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之处、思想文化碰撞之地,襄阳从城市形成之初就嵌进了龙文化元素,展现在建筑上,形成襄阳的龙文化建筑形象符号;表现在地域、风俗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精神;更迭在各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气质禀赋。龙是帝王的形象、尊贵的象征,龙文化的精髓是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襄阳的城市发展借助历史的龙文化文脉形成襄阳跨越千古的帝王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5.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6.
为了当今的襄阳古城能得到正确的保护和利用,确保襄阳古城顺利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有必要捋清襄阳古城的"三个层面和三个概念",以充分发挥狭义的"襄阳古城"和"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襄阳攻防工程体系"等世界级品牌资源的特殊优势,并在襄阳中心城区"大南城北市"的规划格局中凸显出来,促进襄阳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让襄阳古城在"中国十大古城排名"中的首位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襄阳作为历史上的"天下腰膂",在当今中国古城保护利用、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及"三产融合"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站在"四个襄阳"建设的高度,阐述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找出襄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要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是我国古代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有800年的历史,但荆楚文化则可延伸至2 000多年前。襄阳具有丰富的荆楚文化资源,其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特性和多元融通、神秘浪漫的鲜明特色。保护、开发和利用襄阳荆楚文化资源对于今天和未来襄阳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价值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要,促进旅游者更好生存的有用性,属于目的价值,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襄阳古城池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研究、生态示范、情感认同和游憩体验六大旅游价值,可将其定位为襄阳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进行开发.可以从更新旅游发展理念、打造城市滨水休闲游、开发城郊文化观光游、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创新旅游市场营销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1.
襄阳三国文化是三国时期襄阳境内发生及流传与演绎的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对《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三国演义》、《襄阳府志》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力求较为详尽地概括襄阳三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总结襄阳三国文化的鲜明特点和独特地位,并针对襄阳三国文化应用开发的实际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襄阳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建设“四个襄阳”的工作大局,以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强化措施,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富有襄阳特色的一系列职工文化品牌,为推动建设“文化襄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对襄阳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襄阳端公舞具有原生态性、交融性、娱乐性和神秘性的文化特征,具备科学研究、健康促进、旅游开发和社会维稳等多种社会价值.具有悠久历史的端公舞与襄阳独特的自然环境、民俗心理和社会宗教等密切相关,有着深深的楚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4.
襄阳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襄阳历史,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历史问题,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日前举办了以“襄阳,难忘的历史记忆”为主题的隆中论坛,正式发布襄阳市社科界2011年研究的十项重点课题(即:襄阳历史沿革和变迁问题、襄阳城变迁问题、樊城变迁问题、襄阳著名历史人物问题、襄阳著名历史事件问题、襄阳著名军事战役问题、襄阳著名文学作品问题、襄阳著名艺术作品问题、襄阳历史遗迹问题、襄阳历史文化海内外传承与影响问题),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襄阳若干重要历史问题,展示了一幅幅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对于推动“四个襄阳”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襄阳更名一周年之际,本栏目特将论坛成果予以摘编,以飧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
襄阳本土文化是襄阳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博大、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具有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以襄阳本土文化为核心内容,构建襄阳地区幼儿园地方课程,使襄阳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得以体现,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传承襄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襄阳市,原名襄樊市,隶属湖北省,在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在历史上也多以襄阳著称.襄阳建城较早,传统说法认为其有2800年的建城史,不论精确与否,我们都不可否认它的悠久的历史.襄阳在历史上是鄂西北之首府,正所谓“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本文主要是就明代的文学中有关襄阳的内容,来探讨在明朝时期,襄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7.
襄阳先贤习凿齿最早奠立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地位.在习凿齿的如椽笔力下,襄阳三国俊杰的登高行为得到恰当记载和充分保存,襄阳三国登高文化的内核得到凸显和深化.习凿齿关于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史实和史论启示我们,襄阳还应该建立系列的三国登高文化,为襄阳旅游注入“抚乘踌躇,慨尔而泣”的抚襟追思与黾勉功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着眼点,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梳理了铜陵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分析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明确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政府及相关企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F0003-F0003
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当时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成立了地方史研究室,并聘请武汉大学教授黄惠贤先生担任主任,开展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襄阳师专学报》从1988年起就开辟了“地方史专栏”,  相似文献   

20.
裹阳古文化媲美且优于古希腊“斯巴达”文明,襄樊古城传统风貌媲美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布达佩斯和德国莱茵河中游河谷;襄阳引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搞好裹樊二城“南城北市”规划,把群山汉水环抱的“襄阳”,包括城外和汉江东岸鹿门山至唐白河之间的田园风光古战场和名人隐居与活动地都作为“襄阳古城风貌保护区”严加保护,把“最”字号的“十大”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历史遗产主题公园”,充分发挥襄阳地方文化学者的作用,裹阳能5年时间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