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球商品-价值链理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全球商品-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理论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实践方面能否正确把握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特点,对本地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商品-价值链治理理论来源、含义、分类以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的剖析,为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形塑未来世界,在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其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当前,世界主要力量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议题,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各自的治理原则、模型和框架,但也存在全球代表性不足、碎片化构建与解读、技术逻辑与权力目的相冲突等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关注人工智能自身及衍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人工智能系统三层架构及可持续发展5P维度中建构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等,探索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范式。本范式有助于夯实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基础,促进更有效的全球治理,保障更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在国际科技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使得我们必须从全球治理角度重新审视科技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挑战和国内科技政策选择问题。对科技全球治理概念的引入、治理的对象、治理的手段以及治理目标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全球经济治理,文章从克鲁格曼的地理本性出发试图认识全球治理的地缘政治经济基础。作者认为,全球经济关系是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的基础。通过收集世界21个主要经济体的2000—2012年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数据,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业与制造业发展区位,同时对各国资源输出情况进行对比,开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进行地缘经济基础分类。研究表明: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典型化国家类型趋于明显,呈现出新的"三个世界"特征——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属金融业主导国家(地区);泰国、中国、韩国、德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属制造业主导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属资源开发业主导国家(地区)。印度、巴西和法国目前在多领域均得到发展,虽然属过渡型国家(地区),但在进一步演化中,向一定的国家类型逼近。这种地缘经济学的相互关系,通过GDP溢出分析得到进一步证实。总之,地理本性决定的经济分工分类,构成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基础,将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5.
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邢怀滨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8-373
全球科技治理是在国际层面上干预、规制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和规则体系,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的新特点和新环境。全球科技治理的内容可分为两方面:科技全球化的国际规则和基于全球问题的科技治理。国家政府、市场(跨国公司)和公民社会是全球科技治理中最重要的行动者,它们的行为中渗透着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三类主体在两对冲突中的行为组合,导致当代全球治理中的工具理性和国家主义,并进而导致了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诸多困境。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能力,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产业升级风险管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本的运作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了垄断地位,并利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对全球供应链进行整合和治理。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只能获得低端价值,产业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中国成为了全球风险中心,急需产业升级和调整。而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该抓住国际分工变化的时机,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实现顺利转型。在产业升级中,中国的风险管理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不同于传统,需要构建中国式的风险管理模式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全球治理视域中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在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等许多领域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应积极努力,加强合作,进行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如何理解全球化下这种新的全球分工体系,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基础上,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就浮现了出来。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链条的空间配置,而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分布又具有很强的地理集聚性,从而大多以地方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由此全球价值链对价值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各个地方产业集群之间关系的研究。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等级体系实际上是由全球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的等级体系所决定的。同时全球价值链条又有着不同的动力来源,而处于不同驱动力价值链条中某个环节的地方产业集群只有遵循该驱动模式下的市场竞争规则,才能获得正面竞争效应。最后本文还指出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地域差异性又为地方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托。  相似文献   

9.
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及升级前景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治理和升级问题进行梳理、评述的基础上,讨论了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解析不同嵌入方式下集群的升级前景.对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升级前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名 《学会》2013,(4):26-27
社会组织"走出去"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进程中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日显突出,中国的日渐崛起,均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组织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之一,随着全球公民社会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些组织日趋活跃,并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它们通过开展公益项  相似文献   

11.
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举措。近年来,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结构趋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制度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创新;另一方面,美国以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借口制造中美经贸摩擦,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与治理体系,给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博弈处于劣势,新兴领域知识产权支撑全球竞争作用有限,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环境日趋严峻,以及政府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仍需改善等诸多挑战。因此,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水平,要推动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组织,强化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没有亘古不变的所谓"普世标准"或最佳模式。中国金融深度参与、协调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既是中国有所作为、谋求更好外部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因时而变、寻求更优发展路径的必然趋势。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对外的发展理念、蒸蒸日上的中国金融,是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人类社会解决当前治理难题、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是具有科学支撑的严肃事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巴黎协定》是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进展,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快低碳创新发展。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不断强化和实施,从而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融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我国企业跻身全球市场,并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影响企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对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沈镭  钟帅  胡纾寒 《资源科学》2018,40(1):1-10
近10多年来,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了地理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全球变化影响下的资源利用问题对于资源科技工作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阐明了全球变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提出:① 全球变化不仅仅指气候变化,而且涵盖了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所引起的全球尺度地球系统功能变化,存在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过程;② 全球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已由过去的单一经济格局变动演变成经济、社会、政治、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要素之间耦合或胁迫的复杂过程;③ 全球资源利用面临着七大共同挑战,新的全球资源格局逐渐形成;④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应对全球变化下资源利用挑战,应采取内外并举的双向战略,即对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力图构建新的全球资源治理体系,保障国际资源供给安全;对内积极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挖掘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的新动能,保障国家资源需求安全。  相似文献   

16.
知识治理是指从组织战略出发、运用一系列治理手段作用于知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安排,其强调提升知识过程的组织能力。知识治理超越了知识管理的范畴,为组织与知识之间的衔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当前知识治理仍处于研究初期,急需对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架构形成一致认识,以搭建知识治理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知识治理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知识治理的源起、理论基础以及内容要素方面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知识目标、知识治理手段、原则、对象与绩效的知识治理研究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知识治理研究的深入探讨提供导引。  相似文献   

17.
空间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领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科技支撑空间治理中存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割、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科学研究与决策管理脱节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求。在科技强国建设中,面向中国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适应策略的形成,对中国实现从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和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讨论空间治理对象的复杂化、政府决策管理的科学化,以及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创新、数据建设和知识应用为主体的面向空间治理的科技创新框架,系统讨论了重构统一地理学理论体系和夯实统一地理学数据基础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耀进  周琪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1):1288-1297
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社会提供巨大效益,但同时其发展与变革所伴随的伦理、安全、负外部性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技术伦理挑战及其应对已成为当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生物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发展方向、路径及其应用等均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技术变革具有更强的颠覆性、复杂性和社会关联性等特征。世界正面临生物技术大发展、伦理新挑战爆发、伦理治理再变革的交织互动复杂局面。中国应借此机会一方面推动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从风险研判、制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和全球治理等维度,多管齐下、交错互动,以期达到综合性、灵活性、可持续性的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19.
实证研究揭示国有企业产学研机会主义行为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理,指出利益相关者治理实施和深化的方向.研究表明,在国有企业产学研机会主义行为治理中应继续保持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作用,挖掘次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功能,激活外围层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潜力,同时注重高校方和企业方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互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