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尹默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又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沈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书家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之上的,这是我们研究沈尹默先生书法获得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三年,我在看了尹默先生书展之后,曾写一文,说明先生书法艺术之成就全出于工力;今年七月初,有关部门为尹默先生举行遗作展览,我又写一文,谈到先生之品德与书格,现在经过修订,一并发表在这里,请同志们指正。 工力·实践·理论 看了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他的行书,真觉得书法是一种艺术。看他运硬毫无棱角,用柔毫有筋骨,得心应手,刚柔咸宜;用笔粗处不蠢,细处不弱,骨肉调匀,恰到好处;再看他运笔快时则疾若闪电,好几个字连在一起,而运笔慢时则一波三折,即在一横一直之间也自生顿挫。尤其好在结体有正有侧,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辑录评析了沈尹默先生1918年1月至1920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全部18首白话诗,并指出沈尹默新诗注重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洋诗歌象征取意、散文诗行的优点,锐意探索创新,是我国散文诗和象征主义新诗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入燕京大学执教是顾随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而在这次转折中起关键作用的便是沈尹默。沈尹默不仅帮助顾随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和书法创作。  相似文献   

5.
<正>先师新会陈援庵先生(垣)诞生于清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旧历十月初十日(新历十一月十二日),今年一九八○十一月十二日,是先师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先师逝世后,我曾写过一篇《敬悼先师陈援庵先生》的文章。此次为了纪念他老人家诞生百周年,我已写了一篇为钱大昕所著《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表微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6.
沈尹默不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但他积极地参与了“五四”运动前后保卫北大,保护学生,力授茶元培留校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显示了沈尹默坚持正义,追求进步,反抗卖国政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弄清这些事件对正确的评价沈尹默的历史功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沈尹默,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南社成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他是写新诗即白话诗的一员骁将.新诗而外,兼写旧诗.此外还工倚声,能拍曲.所著《秋明诗》、《秋明室杂诗》和《秋明词》,已辑成《沈尹默诗词集》一册,1983年3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至其所作散曲,现知共有五调八  相似文献   

8.
陈垣同志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五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后常改名)求学,陈垣先生是我最多接谈的导师之一。饮水思源,我是永久忘不了他的。他于一九七一年逝世,终年九十一岁。今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很值得全国学术界隆重纪念。我现在回忆往事,真是历历如昨。作为一个学术工作者来评价一个老专家,我觉得陈先生(以下简称陈师)有下列几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沈尹默自述     
我是浙江省吴兴县竹墩村的人,但我出生在陕西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一八八三年),一直到廿四岁才离开陕西,回到故乡来,住了三年。 我的曾祖父玉池公是前清副贡生,终身清苦,课徒为生,冬夏一床席,无钱买书,尝手抄经籍,授子姪辈诵习,幼年犹得见其所写小楷《尔雅》。祖父■泉公是前清解元,潘世恩、何凌汉的门生,在北京时,常为潘代笔;他的诗思敏捷,酒酣辄手不停挥,顷刻成章,书法颜董,有求之者必应,毫不吝惜,后随左宗棠到陕西,即未他往,曾任汉中府属之定远厅同知,有遗墨《赏桂》长篇古诗在城外正教寺壁上,后来我父■斋公亦…  相似文献   

10.
惊悉潘振声先生于2009年5月14日逝世,令人痛惜不已,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地驾鹤西去。回想去年12月27日,我还收到了他为我的歌词《小牛跟着牛妈妈走》谱就的歌谱和制作的伴奏带。他的音容笑貌依稀就在眼前,他那为孩子们写歌的鞠躬尽瘁的身影将感召着我们前行。谨以此《七律》怀念潘振声先生:  相似文献   

11.
沈尹默改名     
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他生来不善辞令,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有位朋友开玩笑说:“君既默不作声,何必又多张口?”其弦外之音是,既然你名字中有了“默”字,“君”  相似文献   

12.
沈尹默在重庆生活期间,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他虽倾心于书法艺术研究,无惊人的抗日之举,但仍用诗歌表达了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沈尹默抗战时期在重庆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生存的常规模式,展示了其在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与精神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的圣诞节之夜,我和父亲(刘再复)一起给夏志清先生和王洞师母打电话,想致以节日的问候,可是师母说先生住院了,当时我们就很担心,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竞得知了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开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三年前我赶到纽约参加先生九十华诞时,他还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样子非常年轻,见到我们好几代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兴致勃勃地跟我们相约要在他的百岁盛宴上欢聚呢。  相似文献   

15.
正张芝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先生逝世后,学界一直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或追思的活动,似乎是怕搅扰了他的安宁。而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也很偏爱这种安宁,因为说实在的,我总觉得先生并没有走,他一直就在我和他的所有徒子徒孙们的身边,总带着一抹慈祥的微笑注视我们,还不时地和我们说着话,要我们留意这留意那,要我们适当休息一下可以但不可一味偷懒,要我们珍惜这段可遇不可求的宝贵时光把该做的事情不失时  相似文献   

16.
诗人沈尹默是最早参加白话新诗创作实践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也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前后保卫北大和学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通过对沈尹默早期诗歌《三弦》的品读,不仅使我们从诗人营造的“动”与“静”的独特场景中感受到他豁然悲悯的情怀,也能在《三弦》的“情”与“境”中体会其诗歌朦胧多变的创作形式,从而进一步了解到沈尹默白话诗歌创作的目的及主旨.  相似文献   

17.
傅任敢先生是我国名的教育家,曾任重庆清华中学校长(1938-1949年)。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建院后,傅先生调任我院教育学教授,直至1981年逝世。  相似文献   

18.
今年 6月 1 1日是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诞辰 1 2 0周年纪念日。遥想本刊创办时 ,蒙先生厚爱 ,亲笔挥毫为本刊题写刊名 ,迄今已近半个世纪矣 ,感恩之情 ,日日于心。为缅怀先生的高尚风范和精深造诣 ,特发表于曙光君文章 ,以表心迹。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植物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长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在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留...  相似文献   

20.
草字先生     
胡涂写字飞龙走凤,极难辨认,是出名的“草字先生”。他在村里教书那阵子,一日,灵感大发,挥笔疾书写了诗一首。书罢,草字先生马上兴冲冲地找来一个写字好的学生,让他好生誊写,给报社发走。过了好长时间,那学生垂头丧气地拿着诗稿又回来了,问草字先生说:“老师,这上边的字我一个也认不出,请老师指教。”草字先生拿过诗稿,皱着眉头,横看了又竖看,忽然,他圆瞪双眼,对着学生吼起来:“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我?现在我也认不出来了!”写字字迹潦草,谁也看不懂,就丧失了写字的作用。因为汉字是用来记录语言和彼此交际的工具。只有把字书写正确,让别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