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读读背背”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积累·运用”部分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有与本组内容相关的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教学这方面内容,教师一般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然后交流读书,直到全部会读;最后采用同桌赛背、小组间赛背、男女生赛背等形式达到背熟。整个课堂始终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冷静思考这样的教学,不禁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吗?他们在以后的说话、作文中会运用吗?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往往顾名思义,即先读后背,待达到熟读成诵时便结束训练。“会背”成了训练的终点。…  相似文献   

2.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3.
背育课文或者课程以外的名篇佳作,常常是老师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作业,也是许多人(包括老师、父母等)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然而,由于不得要领,背育速度慢、吃苦多、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人往往惟“背”是“恐”,因“背”而“悲”。怎么也过不了背诵这一关。其实,在背记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方法,却不太为人所注意,这就是用“耳朵”背诵。 有人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平时背育课文从来都是眼看口读,与耳朵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和女儿用“耳朵”背诵《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情况: 《…  相似文献   

4.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中学古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讲风仍然太盛。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在进行逐段逐句的翻译和分析,“读背”几乎成了点缀。同时,教师也很少安排时间来指导学生读背。课后,学生更多的是去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而很少有人会主动地去“读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表面上看,师  相似文献   

6.
“读读背背”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的内容是与本组有关的一些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老师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采用先读后背的方法。即  相似文献   

7.
这一节课学的内容是练习上的读读背背: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按照课前的预设,我一步一步地引导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小手林立,告诉我:“这个小朋友在用力压弹簧,看谁最强.”“是呀,你们想知道谁最强吗?读读这首儿歌吧!”大家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个别读、分工读、齐读,不一会儿,孩子们都把两句话读熟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低年级学生,“背”和“说”(复述)都是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散文、诗歌、谜语一般要求学生“背”;童话、寓言、小故事一般可要求学生“说”。“说”的要求不必过高,只要学生有条有理、言语通顺地将故事说下来,就达到低年级说话训练的目的了。但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说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9.
犤设计理念犦在修订后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把原有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整合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体系,有机实施四大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认识、积累歇后语。…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的“五读”和“六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中的“五读”和“六背”●崔德厚吉宽敬中学生学英语,是通过对教材中字、词、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逐渐熟悉英语情景会话和语言习惯,从而学会语音、语法、句式,最后达到能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目的。阅读和背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因...  相似文献   

11.
吴蔚 《辽宁教育》2004,(3):29-30
“读读背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教科书》重新改编而增设的“积累·运用”中的部分内容,它的选材新颖别致,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有富于警示教育作用的格言名句,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古诗词,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对对子等。可以说,“读读背背”的出现,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比较单一枯燥的字、词、句的训练,转为多元的鲜活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重视了在整合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2.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的诵读、积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段美文。可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涨,总是等到我检查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甚至有时抽查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怎样变“让我背”为“我要背”呢?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1.“读读背背”重在“读”与“背”,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2.创设与儿童年龄相符的语言氛围故事情境、教学游戏等,为学生积累语言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4.
杨惠萍 《湖南教育》2004,(15):22-22
古代的读书人要将“四书”“五经”全部精读背熟,在此基础上,再模仿、训练、自悟,这样读、抄、默、背,几年之后,渐渐腹中有物,以至下笔生花,出口成章,最终学富五车,成名成家。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中也曾上午读书,下午对对子,由此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最终成为大家。因此,语文“背功”的意义不可小视。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状况如何呢?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有几个能背出一些名家名篇?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空洞无词,或者华而不实。为什么要重提语文“背功”?在背诵中形成语感从心理学上讲,“背功”为识记能力,它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一、“读教师”不仅仅是无奈 最近,读了一位教师写的听课随记。在一节展示课上,教师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进行拓展性训练。随记中写道:“孩子们写的,说的不过是一些口号式的话,跟课文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关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拓展了什么呢?难道这就是新课程吗?这问题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6.
读说背默──古诗教学“四字经”江苏裴新莲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更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特别是古诗,它有对仅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朗读,所以,古诗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该正确→读熟练→读...  相似文献   

17.
一、多读,读有所获“多读多背”是传统的教学经验之一。人们熟知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等都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明了“读”的重要。新大纲强调了朗读和默读训练的重要性,“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调动学生多读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引读、同桌对读、评读、感情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方法,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8.
变“背”为“说”──谈低年级说话能力的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背”和“说”(复述)都是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时,学生大多是将课文背诵一遍,这是学生“说”的一大弊病。变“背”为“说”的几种方法:1.示范低年级学生不易接受抽...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被师生们的一个“背”字了得。在这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成了现成的挡箭牌。在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后,虽然古诗文在试卷上的考察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日常的教学也无外乎“背一背”课文、“译一译”句子、“谈一谈”启发而已,如此,一篇古诗文就算讲过去了。细想,对这些历经几百乃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的经典篇章,我们如此草率,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漠视和浪费呢?  相似文献   

20.
“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直接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对“读”的训练还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究竟怎样进行阅读课“读”的训练,提高它的质量呢?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