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我国4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体育测量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两轮特尔菲法征询专家的初选指标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学的定量筛选方法,最后确定10项身体素质指标为测试指标。通过测试、调查问卷及文献资料和网络的途径获得原始数据后,运用聚类分析及各指标与专项成绩的相关程度,确定了典型指标,并最终建立了评价体系,可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和预测成绩及选拔队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中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专项素质指标,并运用实验法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专项素质评价指标。专项素质指标为科学评定和诊断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发展水平,最优地控制训练过程,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测试、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相关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纲》规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能够反映运动员的相应水平,可以用作评价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指标;2)在《大纲》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分表中,除全场运传球上篮、四角传接球指标外,其他指标的评分标准过高,不能反映运动员的真实成绩;3)拟作了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分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青少年女子跳远一级和二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调查访问、文献资料、观察测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访全国各体育院校及运动队的专家、教授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些与女子跳远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挑选同一类的指标中相关系数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测试指标。最后对所测试的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贡献不大的指标逐次剔除,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一级运动员的评价指标为:60m加速跑,20s助本悬垂举腿,立定三级跳远,负  相似文献   

5.
建立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监控与训练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速滑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评价速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范围,采用特尔斐法筛选出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等级,将单项评价和等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为速滑运动员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当今我国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的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并与世界优秀全能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对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表现特征和影响我国男子十项全能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进行的阐述,旨在发现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及训练的规律,为旨在为我国十项全能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CUBA优秀男篮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秩和运算法、百分位数法、教练员主观定性分析法,对CUBA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评价。结果显示:各测试指标权重确定较为合理;在确定评价对象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时,以教练员的主观定性分析为依据,符合篮球项目的实践特征。评价标准便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衡量和判断,有利于发现队员的优势及薄弱环节,能为教练员制订平时的训练计划、确定训练目标、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及专业逻辑分析法对所设计和筛选的9项体能测试指标,在120名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中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专家筛选后的9项测试指标能反映出15-17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的总体水平,并最终建立了体能测试的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可以在实践训练中作为评价这个群体的体能测试指标,为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状态诊断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为获得辽宁省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施有效的调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体能与体成分、有氧及无氧能力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状态测定,掌握辽宁省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旨在为优化我省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科学支持并为全面提高我省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10.
龚镇  张博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38-40,6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测试、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相关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纲》中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能够代表运动员的相应能力,但评分标准过高,不能反映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拟作了辽宁省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分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和训练指标进行探讨,旨在构建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可从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进行构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的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一、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累进计分法建立的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可为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目的是试图构建出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评估的一般体系;研究结果:1)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62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涵盖:身体控制能力、操化技术能力、难度技术能力、过渡衔接技术能力以及表现风格5个方面;2)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得到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的综合评价数值,以便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找出优劣势,从而为教练员的训练决策以及更好地把握运动员不同竞技能力的发展情况提供一个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全国青少年后备人才集训的教练员对于选材与训练评价指标体系认知态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和探究我国排球后备队伍教练员在选材与训练两个方面的指导思想,把握教练员对选材与训练评价指标体系认知态度,也为青少年女排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上提供理论依据,为教练员在执...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调查和教育评估实验等方法对体育课质量评估指标系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制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提出了采用模糊数学等级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等级评价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验等研究方法,在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获得了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的12项指标,建立了对训练过程起调控作用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主要模块有“指标评价”、“指标修正”、“一般模式”,可以帮助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的训练状况,以便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全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连市体校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有效性和可靠性均较高的7项指标,为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选材成套测试与教练员的定性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构建体育技术课程多媒体CAI课件评价体系与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光辉  申伟华  唐晖 《体育科学》2004,24(10):51-5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制定体育技术课程多媒体CAI课件评价体系,包括:操作性、技术性、科学性和教学性4类一级评价指标以及20项二级评价指标,并制定体育技术课程多媒体CAI课件评价标准,实现多媒体课件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备战2013年全运会青年组的男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U19男子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专项素质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U19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主要由快速移动因子、弹跳因子、挥击因子构成;2)在构建专项素质模型基础上,确定U19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各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和总体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奥运效应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奥运效应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研究认为:奥运效应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愉悦感、公平感、健康感、自豪感和成就感;间接影响包括富裕感、情谊感、舒适感、文明感和现代感。为了评价奥运效应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的影响,根据社会学相关原理,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