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知识管理走进高校图书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达到将最恰当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文章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知识管理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乐庆玲 《情报杂志》2007,26(6):41-44
鉴于目前知识地图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利用Ⅴ型图的框架设计来加强对企业知识创新的有效管理,借助其开放式的架构体系、启发式的知识构建方式,促进组织中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乐庆玲 《情报杂志》2007,26(6):41-44
鉴于目前知识地图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利用V型图的框架设计来加强对企业知识创新的有效管理,借助其开放式的架构体系、启发式的知识构建方式,促进组织中知识的应甩与创新,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企业知识存量的模糊多层次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企业的价值目标出发,将企业知识存量划分为核心能力层、组织结构层、团队与员工内隐层三个层次,建立了评价各层次知识存量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多层次分析模型对组织的知识存量进行评价,最后通过调查的案例对该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财务机构也是知识机构.它们既是知识储藏库又是创造知识的源泉."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知识创新成了企业的灵魂.企业需要成为知识型企业,运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知识资源战略.知识资源战略中与企业知识创新联系最密切的是专利战略.通过研究机械行业外资企业在华的专利申请情况来分析其知识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管理和运用,在国际上正成为流行时尚. 最近几年,具有全球意识的企业都在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推出或正在推出"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计划.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区享、积累和交流;企业的知识中90%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只占10%;提高知识编码化水平,提高显性知识的比例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从组织结构上、文化上消除知识交流的障碍,可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用IT技术构建和管理知识网络、建立企业知识仓库是实现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技人员特点的柔性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生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通过管理找到知识创造、传播和运用的最佳途径,以适应不断变革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新的竞争环境。正如惠普总裁维斯·普莱特所说:“21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尽力开发、储存并平衡员工知识的组织。”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最终都要靠知识、资讯、科技的综合载体——科技人员来实现。因此,企业应当珍惜和管理好科  相似文献   

8.
基于CAS范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S为理论基点阐述了知识管理所蕴含的系统思想,建构了知识管理的系统概念模型,提出了若干具有执行力的知识管理演进机制。研究表明,该分析范式能够更好地分析与描述企业知识管理这一复杂系统发生、创新、学习和适应等行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试论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要求,但企业在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知识管理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至少包括投入风险、道德风险、流失风险、外溢风险、转换风险、成功风险、安全风险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企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的特点以及一般有效性的内涵,明确企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有效性的定义及其构成.通过企业师徒制的目标分析以及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的成效分析,建立了基于理论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和解释能力分析,并删除在每个主成分中因子载荷均小于0.5的指标,最终确定师徒制知识共享与转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组织知识存量的模糊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秀红 《情报科学》2005,23(8):1147-1152
组织知识存量的准确测度与合理评价是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基础。本文从组织知识管理的价值目标出发,将组织知识分为核心能力层、组织结构层、团队与员工内隐层,建立了评价各层次知识存量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多目标分析法对组织的知识存量进行评价;最后,通过调查的案例对该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知识产权成为一个企业最具价值的知识资产、并嵌入企业的核心能力时,知识产权管理就成为如何获得并维持高额利润的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知识管理的要求,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应是产生新的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篇文章在提出当前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客观必要性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和有效的测评手段;企业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低,信息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企业作为市场创新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可控的评估和定位,将企业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本文基于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建立了基于知识吸收、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保护等四个维度的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四维评价模型。通过目标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AHP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目标企业成熟度,并给出了其知识管理成熟度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运作模式日益呈现知识化趋向,而企业在运用和创新知识时,必须重视其内部条件的改善。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将企业的组织沟通与激励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组织沟通与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作的栽体——组织结构,以及知识运作的机制,即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知名企业的经验,从知识管理的“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方面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型,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传导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整合在这一完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以L企业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对L企业知识创新能力4个维度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进行分析,研究其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建设状况。研究认为类似L公司的科技类企业要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应通过扩大外部联系规模、适当降低核心部门中心度、重视内部凝聚子群等方式整合企业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首先分析了企业价值链战略的变革,接着总结了基于知识的企业价值链战略的研究现状,最后比较了基于知识的价值链战略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实施状况,并指出了当前我国企业价值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由外资企业的技术或管理类员工离职创业而衍生内资企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衍生导致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和知识转移将成为内资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外资企业衍生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整合机制、个体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团队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个体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员工流动途径下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多种知识整合机制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实现知识的共享将有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本文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