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千里走单骑》与《和你在一起》分别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在21世纪拍摄的两部温情电影,是二人在商业片创作后对文艺片的一次回归。本文立足文本分析,从故事情节的描叙、主题思想的传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文化内蕴的思考等方面对两部影片的创作得失作出分析与阐发。  相似文献   

2.
名导小传: 陈凯歌,中国知名导演。1952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5年以一部《黄土地》蜚声海内外,被《亚洲周刊》评为“过去25年亚洲最好的电影”。在此之后,他又出色地执导了《边走边唱》、《孩子王》、《霸王别姬》等影片。这些电影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大胆地艺术探索深受电影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好评。近期由他着力打造、倾情推出的《和你在一起》,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子由 《家长》2014,(Z1):33-35
正陈凯歌之所以成为"陈凯歌",和家庭给予他的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陈凯歌,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执导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等电影作品,多次荣获过国内外大奖。陈凯歌是至今为止唯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陈凯歌之所以成为"陈凯歌",和家庭给予他的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家庭的熏陶影响着儿子的一生陈凯歌的父亲陈怀恺是一位著名导演。1944  相似文献   

4.
以陈凯歌从《黄土地》到《无极》十部影片为素材,评述了陈凯歌从一个精英意识知识分子到一个大众文化艺术家的转变历程,进而又剖析了这种艺术选择和风格变化的因素:个人的经验;民族文化的积淀;社会的转型、时代文化氛围的改变。并尝试由陈凯歌这一个案展开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电影现状与前景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和你在一起》讲述了少年刘小春上北京比赛、学琴、回归故乡的人生经历,陈凯歌将这个温馨的故事讲述得娓娓动人的同时,更让影片带上了深刻的时代反思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城乡矛盾,成才与成功的矛盾,以及主流与边缘话语的矛盾三个方面阐述这部影片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有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影像呈现,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多意德影像表达,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戏剧与现实的浑然统一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围绕影片中京剧唱段与人物现实境遇的对应关系对影片的结构作了细致分析,同时对影片主题也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有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影像呈现,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多意德影像表达,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戏剧与现实的浑然统一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围绕影片中京剧唱段与人物现实境遇的对应关系对影片的结构作了细致分析,同时对影片主题也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电影《梅兰芳》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并于2008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轨迹,包括其对京剧传统剧目的改革,应邀海外演出,抗战时期蓄须罢演等主要事迹。本文试图从电影入手,阐述并分析梅兰芳经典形象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特吕弗和阿斯特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改编电影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电影评论界开始更加关注导演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个性表达以及艺术技巧创新,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拍摄的许多作品中也能发现作者电影的特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推动了作者电影理论对中国导演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从其改编影片赵氏孤儿为切入结合陈凯歌其他作品来研究其对作者电影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凯歌2008电影《梅兰芳》用诗化气韵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一生。影片中多次出现"纸"的意象(包括信笺、纸枷锁、契约、纸燕等),而这些意象将梅的一生串联起来,点染出其生活中的悲欣哀悦,继而凸显出梅兰芳惊世骇俗的孤清性情。本文将结合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展示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从中不难发现依恋与背叛的主题。陈凯歌以此为剧本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又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感受。这两种异质文本在故事、叙述和文本三个层面上除了某些相同之处外,又分别保持了小说和电影的独有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貌和故事主题。但二者在带领读者和观众进入艺术世界的可能性和随之产生的感动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电影的发展大致经过了积淀期(1958年—1978年)、崛起期(1978年—1985年)、成熟期(1986年—2001年)和沉寂期(2001年—)等几个阶段,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代神话,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探索影片的先河,培养造就了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等数位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但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电影失去了曾经的光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通过对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的分析,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无极》的遭遇是陈凯歌电影道路的必然发展。坚守启蒙元叙事和电影语言的先锋性是其艺术探索的两极,但是他一直没能很好解决思想启蒙和电影叙事的关系。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电影故事性的缺位使思想丧失了可消费性,这是《无极》遭遇尴尬的重要原因。对《无极》的后现代反叛同样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16.
陈凯歌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忧国忧民的电影人”,在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社会问题、人的生存境遇及命运的深切关怀,特别是通过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复仇题材的作品应怎样表现才能具有人文及美学价值?这是复仇类题材创作的基本问题。它十分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美学修养及人文素质。在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中,庄姬的临终托孤之言象征该片虽已升到美学之堂,但整个影片的表现却最终没有进入美学之室、抵达一种人文精神的灵境,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相似文献   

18.
陈凯歌对历史题材"赵氏孤儿"的改写,并未如其宣称是对文化反思的延续,而是打着"文化反思"的旗号吸引内地受众,同时,意在染指西方市场。《英雄》《无极》乃至《赵氏孤儿》等影片在改写历史题材故事的同时将东方表象与西方经典话语荒诞缝合,显示出视觉凸现性与意义空洞的双重悖论,中国电影遭遇文化困境。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双重文化认同,始终是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网络小说《网逝》改编的电影《搜索》,打破了陈凯歌一向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惯例,而以现实主义精神关注当下。影片以极尽真实的案例展现了在信息"内爆"时代"超真实"幻象构建的详细过程,阐述了"超真实"的存在对"真实"所构成的威胁,指涉了作为主体的人在"超真实"年代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大众对于当下"真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