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主要包括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及法律救济意识.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主要渠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丰富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是拓展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并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摘取几个大学生就业劳动仲裁案例,供大学生们求职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是法律信仰的培养,法律信仰的培养途径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相对淡漠的现状,经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分析,得出应当重视与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教育,并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对大学生法律维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教育。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诸如:学生法律观念淡溥;义务观念欠缺,权利理解片面;学校法制教育缺乏常态化、体系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学生法律素养不高、学校及教师在法制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和完善学校法制教育体系,持续推进普法教育,结合学风、校纪校规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依法治校,促进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发现 ,目前毕节师专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普遍提高 ,法治思想已深入人心 ,维权意识已经觉醒 ,但却存在着法律知识贫乏 ,普遍注重实用性 ,法律观念中仍存在许多误区 ,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弱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学校依法治校的需要 ,也是法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 ,学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建设 ,加强学生的涉法实践教育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许多法律盲点,一方面,对就业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缺少维权意识,碰到侵害劳动权益现象时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就业诚信意识缺失,守法观念淡薄,虚假应聘、随意跳槽现象严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需要从立法、高校法律教育、就业指导职能、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等方面完善与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8.
蒋伊琳 《考试周刊》2011,(28):208-210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各地大学生兼职纠纷事件比比皆是,维权之路却修远。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法制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大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强。本文认为大学生兼职应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因此应给予大学生校外兼职的特殊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兼职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家教是大学生校外兼职的首选形式,是大学生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大学生主要是通过中介寻找家教的。大学生家庭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从业”的非正规性、维权成本高及维权意识淡薄等使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陷入了困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大学生、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组织和个人(律师)、高校、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兼职维权机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家庭教师走出维权困境。  相似文献   

10.
潘琳晔 《文教资料》2011,(35):223-224
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高校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形成法律信仰,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真正做到在法律上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让大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但网络上的信息垃圾又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法制观念,对于学生接受高校法制教育起着阻碍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法制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全面提升,这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也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建议在校园网内建立法律平台,利用校报等校内刊物的资源优势宣传法律知识,鼓励以开设法律公选课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指出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依托大学生法制教育,从法律认知、观念和信仰三个层次实现法制教育对规则意识的教育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对规则的信仰,使学生在规则意识教育的熏陶下,形成对社会公序良俗、校规校纪的自觉认同与遵守,达到法制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的任何创业行为,可以说都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得到法律的认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身是否具备法律意识,是否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依法创业的关键。创业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在创业教育视野下进行法制教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培养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在创业法制教育的方式途径上,构建创业法律实训教学网络平台,鼓励法学专业教师开设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类公共选修课程,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中职生知法、懂法程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习法律课程的态度不积极,对不良行为的危害认识尚不清楚,自觉守法意识较低等。为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力度,从学生的不良行为抓起,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的普遍化,侵犯勤工俭学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于学生缺少维权的物质条件与时间保障,大学生维权遭遇到各种困境与尴尬。维护勤工俭学学生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各方的高度重视。高校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创新学校法制教育的模式、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的课程设计、提高法制教育的时效性是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强 《高教论坛》2014,(6):18-21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仍不尽如人意,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紧密结合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从而不断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层出不穷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揭示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仍然十分贫乏。高职院校要重视法制教育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大学生融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于一体的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大学生本能意识和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包括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常见的法律知识、行为规范和维权意识进行了调研。通过对212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对普法教育活动的兴趣最高,高年级则大幅下降。在校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法治意识,有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维权意识,但对常用的法律关注度较低。高校的普法宣传方法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校外兼职及实习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在兼职与实习期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又无力维权的现状也日趋明显和突出。从分析当今大学生维权难的原因入手,从法律的角度剖析问题焦点,并最终提出大学生维权的对策,进而呼吁健全法律法规,以保护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20.
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使其学法、懂法、守法。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行准确定位,高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和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律思维习惯,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