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小红 《江西教育》2022,(44):39-40
“童真课堂”也就是让儿童“立在课堂中央”,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童真课堂”是儿童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真学”的课堂,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童真课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尊重儿童,依靠儿童;要教在起点,贵在倾听,重在经历。本文阐述了基于“童真课堂”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孟晓东 《江苏教育》2007,(13):95-95
进入“新课程”以来.头脑里时不时地冒出“课程·课题·课堂”这样的概念.倒不是因为文字的对仗和说起来的顺口,总觉得这实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持有的基本意识和行动策略。长期以来,广大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是“教材与教法”.这本无可厚非。但缺少课程理论与课程理念引领的课堂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的一种“知识课堂”:以前我们也搞“课题研究”.但这种研究更多的是从“功利”出发的一种“隔靴搔痒”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施昌曙 《考试周刊》2013,(81):38-39
“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教师的最终追求应该是“既好教,又教好”。“既好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操作;“又教好”指的是教学的效果最好。本文从如何为教学找到一个好的“药引”,即切入角度入手,试图解决上述“既好教,又教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课堂教学“活”的魅力。“活”的课堂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命力的主宰者,能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期待和渴望,让课堂教学充满欢歌与笑语。在课堂上,孩子们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跳动的思维、稚嫩的童声、天真的笑脸、丰富的想象……让课堂充满了生气、灵气,同时也有几分稚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课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新高中语文第三册安排了三个单位的诗歌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得精疲力尽,效果一般。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对诗歌没兴趣,尤其是对古典诗歌,真可谓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学得叫苦。真的是没法教吗?笔者尝试了这样一种教法,或者说是学法,不仅教者省心省力,学者更是兴趣盎然,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笔者在教《诗经·静女》时,因为诗作“文不甚深,意不甚奥”,读完课文后,就先让学生对原作进行再创作。具体做法是: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再对各组的创作风格提出不同要求,最后每小组推选出一篇佳作上台交流。这一课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新教材在选择教学篇目上就突出了这点,所选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积极的导向性,深刻的教育性。不必说“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丑小鸭》让我们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能实现心中的梦想;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从一个“神童”变成普通人的过程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是从儿童生活出发,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为素材,通过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情感态度教育蕴含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让儿童道德的学习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想可做,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实”与“活”的兼顾、“情”与“智”的兼容和“形”与“神”的兼备,在教学中追求这种兼收并蓄,才能取得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导演兼演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偏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假“繁荣”的热闹现象:随便说,让人莫衷一是;课件傻,让人眼花缭乱,随意夸,让人无可奈何。语文课堂应该倡导“真”“简”“实”,这才是语文教学追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教师认真地教,也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光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常常是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活动场”的探究,经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乐都县于1995 年秋季引进了张志公先生 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该 套教材有许多优点和特点。 也与“注提”实验教材有许 多相通之处。 首先是在指导思想上: 一是都明确提出了传授知 识的目的在于养成实践能 力,“注提”实验把读写训 练提到一年级第一学期开 始,就为儿童提供了更多、 更大量读写机会,但这样 做的目的不是追求读写的 数量,而是让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分 析课文的方法付诸实践, 日积月累地训练读写能力。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这套教 材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做到“充分重视知识对读、 写、听、说的先导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徐平 《现代教育论丛》2009,(4):48-49,87
在对《女娲造人》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顺势引导学生意外地创作了一篇“女娲”名字由来的神话。由此得到启示,语文教师要想垂拱而治课堂,课堂“神话”,就必需做到两点:第一,吃透教材,重深度;第二,以生为本,重引导。  相似文献   

15.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广西教育》2014,(21):55-5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四解放"。一、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自主观察从心理认知规律来看,小学生认知的过程大多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善于把握.有机设计片段训练.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与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看法:(一)提问要注意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20.
一、个案:《鲸》教学片段 《鲸》是人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有位老师教《鲸》第二课时,首先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说明鲸“大”的段落,接着进入重点环节——研究“鲸”不是鱼的原因:通过“鲸的确是庞然大物,你说它可以当鱼中之王吗”这个问题过渡,再让自读2、5、7自然段,找出鲸不是鱼的理由,然后交流,相机点拨。在点拨过程中,有以下“联系造字理解鲸不是鱼”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