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永仪 《新闻窗》2010,(1):94-94
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008年1月底至2月初,贵阳城里就真实地上演了一个个“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幸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面。  相似文献   

2.
通讯《一封来自美国的“情书”》(见《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第一版)中的主人翁,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认识了。但是究竟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他们的风貌,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提炼出一个较好的主题。一早在一九五七年,我就采访过医道高明、医德高尚的妇产科专家汤言英,并同她结下了友谊。汤  相似文献   

3.
新闻稿件的采访写作,大多是要争分夺秒。然而也有例外。我的一篇通讯就整整采写了六年。还是一九七六年一月初,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水利战士”,正顶风冒雪奋战在淮安渔衡河疏浚工地上,九号清晨,  相似文献   

4.
这条新闻线索是偶然得来的。那是去年10月一天的下班前,省总工会来电话告之:“省特等劳模申尊茂突然去世,医德医风太好了,建议你去采访他的事迹。”医德医风好这不正是当前卫生报道中、舆论导向中急需的正面典型吗?我当即决定第二天去采访。可也有人说:“特等劳模都被人写滥了,还能写出啥来?”我想:“不到现场去访访,怎么就知道没写头?”当时若来个“就坡下驴,岂不让一个到手的“熟鸟”飞了!所以一个新闻记者有个识货的鼻子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怕跑腿,不要放  相似文献   

5.
我们写的通讯《饲养员潘明禄为集体利益勇于斗争》在河北日报发表后(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转载),有的同志问我们:这篇报道是怎样写成的?提起来,这里边还有一番曲折的斗争过程哩!从发现到写出,长达六个多月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复杂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顶梁柱》这篇报道在安阳反响很大,有些村支书读过之后感动得痛哭不已。”安阳记者站站长李根林同志回报社开会,一见面就向我们通报了这个信息。一篇人物通讯竟然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回忆这次采访,我们认识到,要写好人物通讯,必须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从客观上把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贵州考察工作,新华社为此播发了长篇消息。稿件中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把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日激励机制。这些提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是中央领导第一次对当时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进行公开批评。在此之前,作为一名经济报道记者,我对此现象的出现已给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誉为“改革的新举措”,有的地方还  相似文献   

8.
“全家福”照片的来历一九五○年,那时我才当摄影記者,領导上叫我到著名的“魚米之乡”杭嘉湖地区去采訪。路过嘉兴县的七星乡二村时,看見一群农民的孩子,穿着油面筋一样的破衣服。在晒場上唱解放区的歌曲: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 共产党的恩情說不完……”  相似文献   

9.
果说党素珍在某种程度上因为《五十年的坚守》的宣传而荣获当年“感动中国的矿工”和“全国道德模范”,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老人家这是名至实归。但是说实在的,《五十年的坚守》这篇作品能够获奖,让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特别是获了一等奖,更令我有些惶恐。我知道,如果说有些什么感动了评委,那一定是党素珍的事迹而不是我挂一漏万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十一届亚运会第一捐款人的颜海霞,确实令国人瞩目,更令新闻媒介所瞩目。面对这样一位新闻人物,作为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我是怎样抓这条“大鱼”的?又是怎样抓住这条“大鱼”的呢? 3月2日晚,邻居家一个中学生在我家玩,当电视上放到江苏新闻时,他突然说:“颜海霞上电视了”。我问他是怎么认识颜海霞的,他说:“她与我们是同学,她家就在气象站西边”。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在气象站西边,离我家很近呀,这条“鱼”如果真的放掉岂不可惜。“走,带我去!”我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穿着棉拖鞋匆匆向颜海霞的家走去。时针已指向20时40分。一进颜海霞家,哎唷,这不是老熟人么!早在10年前我就认识颜海霞的父亲颜士庆了,从心理上首先打破采访这个特殊新闻人物的戒惧,闲谈中得知,2月28日和3月1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2.
在2011年度报社精品奖评选中,由本人主笔的长篇通讯《豪迈走上振兴路——“5.12”地震三周年四川灾后重建纪实》(刊载于人民日报5月10日一版头条)榜上有名.究其采写过程,那就是忠实地执行报社领导和地方部领导近两年的新规:顺应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做有思想的新闻. 思想是新闻的灵魂.思想的挖掘与提炼,不仅检验记者的政治素养,更检验记者的采写作风.新闻的好思想,是双脚走出来的.这是参与这篇报道全体记者的认知和共识.  相似文献   

13.
最早认识吴金印同志是在1990年前。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衣着简朴,爱讲真话。以后,我曾对他进行多次采访,每一次采访,思想都得到一次升华。于是,想写一篇长篇人物通讯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4.
人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然而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不尽然。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嚼,别人嚼过的馍同样能嚼出新味道。我们回顾《情满京华》(发于1987年3月24日《河南日报》)一稿的采写经过时,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年2月28日,在北京施工的河南民工因误食亚硝酸钠导致49人中毒,经首都医务人员和各界人民的大力抢救,使48人死里逃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2月上旬,我们从青海省省会西宁乘车六百余公里.来到雪山深处的果洛藏族自治州。12月22日上午.我们正在大武镇新华书店经理家了解情况.经理的妻子无意中说:“公司(指州所在地玛沁县民贸公司)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活活打死了。”我们愕然:“这女人是不是继母?”“亲亲的妈呢。”“哪为什么?”“说是嫌孩子学习不好。”我们想:很可能是失手打死的吧,一个母亲怎么能狠心将孩子活活打死呢?想是这么想,但事情既已发生,而且非同寻常.职业的敏感驱使我们要去问个究竟。那天,高寒缺氧的大武镇刮着大风,天气很  相似文献   

16.
在1995年度的“新疆新闻奖”评选中,我和弘翌采写的通讯《为了人民的安宁》(见《新疆军垦报》1995年6月13日一版),荣获了本年度自治区报纸系统惟一一篇“特别奖”,在此前的兵团好新闻评选中也获得“特别奖”,专家和领导均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篇作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晚报协会2003年11月在长沙召开年会,公布了上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获奖作品。由笔者与通讯员陈宗彪共同采写的通讯《一辆自行车的传奇故事》,获得了“特等奖”,这也是江苏全省晚报送评稿件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作品。这篇通讯同时还分别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江苏省报纸优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我们采写的通讯《一重天何以两重景》在《漯河内陆特区报》发表后,不仅在漯河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还荣获1999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使我们感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必须深入实际、深入采访,抓住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能很好地服务大局。选择典型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漯河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后,市委、市政府就把发展轻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到1999年,漯河市已形成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为龙头,以众多中…  相似文献   

19.
去年6月下旬,我了解到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一批文明标兵以后,便赶到省委宣传部“五四三”办公室,寻找报道对象。接待的同志说我是第一个去找他们了解情况的记者,很热情地把一百二十个文  相似文献   

20.
林上军 《新闻实践》2011,(10):28-28
近期,各新闻单位纷纷展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不由得使我想起20年前在冰雪天采访民工赤脚堵塘口的情景。1991年12月27日,当时还是舟山普陀广播电台记者的我,跟随普陀区农林水利局干部来到位于朱家尖西端的西岙乡采访海塘堵缺口。这条海塘叫联心海塘,是当时普陀区最大围海造田工程。当天下午,我和水利局干部到海塘边察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