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文章的立意、结构安排、材料运用、语言锤炼等。在这些因素中,我感触最深的为语言运用方面,尤其是词语的精当使用。归有光《项脊轩志》里面有一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泣”字为何重复使用呢?原来归氏幼年丧母,虽九岁能文,但仕途不顺,加上家道中落,老妪讲述旧事,作者由于思念慈母,悲叹个人与家族的遭遇,此为“余泣”的原因;“妪亦泣”愈加说明归氏家族的遭遇值得同情,同时也表现了此位长者的仁慈善良之心,这样就更好地照应了前文的“亦多可悲”。由此可见,精当的词语会引导读者向文章的更深更广处去挖掘,让读者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文,更能说明这一点。文中有几句描绘得相当形象: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中描绘梅被摧残的情形时用了六个动词,分别为“斫”、“养”、“删”、“天”、“锄”、“遏”,作者如果只是意在写梅被摧残,用的着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意义丰富多彩,要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须从语言运用的环境入手,文章从语言的前后关系、作品的写作环境、词语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语境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写章,若要达到让读获得知识,得到启发,受到感染和教育,其很必要条件是,要把语言运用得准确无误,叫人一目了然,不产生歧义,不发生疑问,而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真正定精写活章或作品,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努力达用语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也即出奇。这正是我国语言学大师老舍所说的:“运用字,首先要准确,然后是出奇”。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5,(3):12-12
近年来,一些低俗的童谣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相似文献   

6.
得体性原则是言语思维主体为达到特定交际效果必须遵循的语用原则。得体性原则要求言语主体在言语表达时要适切与交际有关的一切因素,包括适应人物、适应题旨、适应情境、适应语体等。得体性原则具有言语使用者强烈的主体能动色彩,是言语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的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7.
好的文章就是成功的艺术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遵循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的写作经过伴随着审美。因此,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写作,有利于掌握写作的规律,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固是好文,但要求学生写作个个能达如此境界,这就有些过分。能够“文章天成”当然好,但估计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时,就需要对自己的文章稍事雕琢,锤炼一下语言。我跟学生打过个比方,文章就像人一样,人有美、丑,更多的是相貌平平之辈;而我们大多数人写出的文章也是相貌不奇,要想引人垂青,就得靠语言上修饰。一篇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有人将教学语言归纳为六性: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精练性、形象性、纯洁性。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几项综合起来还不够,还应达到“艺术性”。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够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美感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必将受益无穷。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达到艺术性呢?  相似文献   

10.
创设文化语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和落实课程双重性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积极打造文化语境,推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推敲文化语境,促进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这正是英语课程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文阅读,高考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试题基本上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而解答的方法主要是拿试题选项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看选项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从而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所以,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在解答科技文阅读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推敲语言准确性的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琼霞 《考试周刊》2011,(71):44+174-44,174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写文章。如何写呢?简单地说,文章写作就是人们运用书面的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并把它制作成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不断提高语言素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无米下锅,再好的煮饭技术也无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无论哪种写作,  相似文献   

13.
小练笔要警惕模式化,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从文本的语言形式出发,从文本的写作特点出发,多角度设计练笔的形式.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节英语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单词和句子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情景中。教师教案设计和随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情节和细节是阅读、写作记叙性文章时经常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一般情况下,事情都是按照"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情节的;细节是指一些细微而又具有典型性的情节和现象,它包括实物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肖像细节、环境细节等.  相似文献   

16.
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见,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培养缺一不可。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重视听、说、读的训练,而对于写的要求却很少,导致学生们一听到要写就特别惧怕。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写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作文材料似曾相识,内容雷同,缺乏个性体验和独特认识,写法呆板。怎样改变这一共性问题呢?课文是精美语言之本,是典型素材之本,是写作方法之本。作为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学生得言、得材、得法,借课文孕育出富有个性的多样"小"文。  相似文献   

18.
"相对为文"是《读书杂志》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王念孙运用它解决了许多古籍校释中的难题。"相对为文"内涵丰富,应用广泛,从"确定词义"和"校勘文字"两点入手进行考察,分析发现"相对为文"实际上是对语境的运用,属于修辞的范畴,是古代汉语中语境运用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语言锤炼方法的学习首先是取自课堂,其次取自阅读、练笔,由课内推到课外,在学习中掌握技巧,在实践中应用技巧,在应用中升华技巧,从而诞生美文。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效果良好。一.精心锤炼,凸显描摹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用词精确、生动。文中形容词运用声情并茂、色味俱佳;副  相似文献   

20.
王俊章 《初中生》2015,(9):79-81
中考三类作文的病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上能够根据文题要求选材,但缺乏必要的详细描写或充分的论证,作文的内容显得单薄,甚至有点空洞;主题上,有个人的见解与领悟,但过于肤浅,缺乏新意或不深刻. 二、作文的语言能够告诉读者“是什么”,但未能突出记叙对象的特点,未能恰当运用某些修辞手法,语言缺乏准确性、生动性,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有些语病的出现,破坏了作文的表现力. 三、结构上做到了完整,但显得比较粗糙,有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使之更严谨、更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