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舞弊现象,无论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还是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都是值得重视并努力加以克服的不正常现象。对此从考试,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考试舞弊行为的种类、成因等进行分析,探索预防和减少考试舞弊行为发生的方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袁莉 《考试周刊》2013,(49):163-164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问题,并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行为、学习行为、心理行为、生活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行为模式在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应据此研究对高职高专学生行为加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行为、学习行为、心理行为、生活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行为模式在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应据此研究对高职高专学生行为加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防范考试舞弊行为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对考试舞弊行为适用最严厉的处罚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大学生考试舞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说明,这种对舞弊行为一次性适用最严厉处罚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有效防范舞弊的效果,且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司法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舞弊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模型分析还为高校有效防范学生考试舞弊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外显和内隐学习行为特征,将高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主要特征指标分为操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等二级指标,并细化到访问次数、注意力等三级行为特征指标,通过调查获取相关研究数据,用Excel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不同行为特征与学习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二者呈一定正相关,且移动学习不利于高职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学习平台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娱乐化倾向严重,高职院校需加强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观察、自我陈述及对来自二所高职院校外语系709人中严格分层抽样出来的20名次厌学学生、20名厌学学生、20名乐学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进布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手段,从而分析高职生学习动机珩。为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欺骗行为与欺骗行为意图、行为态度、行为执行能力以及道德规范的特点和关系,为高职院校处理和应对学业欺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运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欺骗调查问卷》对深圳高职院校的3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学业欺骗行为显著高于女生(t=8.148,P<0.01);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F=6.418,P<0.01);艺术类专业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专业(F=5.515,P<0.01);回归分析和中介变量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欺骗意图作为中介变量,在行为执行能力、行为态度、道德规范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结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规范标准越高、学业欺骗行为执行能力越弱、欺骗行为态度越消极、欺骗意图越弱,欺骗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反之,欺骗行为发生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预谋性考试舞弊是当今考试舞弊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其事先有一定的计划,舞弊行为比较隐蔽,舞弊手段较为先进,给考试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预谋性考试舞弊的行为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消除考生舞弊的诱因,减弱其行为意向,促进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杜绝高校考试舞弊行为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止高校考试舞弊行为,加强思想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是治本之策,从严管理考试是必要手段,制定考试法规是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度访谈法与区域调研法,以宁波大市1490名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学生为样本进行学生考试行为困扰特点的调查。结果显示:(1)考试困扰的均分为67.43,程度等级3以上的比例达到61.3%;(2)实验班、来自农村、女生、尖子生的考试行为困扰的症状显著;(3)成就动机强、考试失利连锁、考试策略失当最容易诱发考试心理困扰;(4)我们提出适当降低学生的应试动机水平等六条建议,希望能够切实干预学生的考试困扰,提高学校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今高职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高职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现状、形成与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体育参与行为主要受主体因素、体育教学模式、场地器材、余暇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建议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体育参与意识,形成良好体育参与认知,拓展普及简单实用、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丰富教学手段,以兴趣为介入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张璠争 《教育与职业》2015,(10):118-120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代表进行访谈,获取其主要在校行为内容.在访谈基础上,编制《高职大学生行为类型调查问卷》用于验证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类型,进一步调查了行为类型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良性行为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福州市3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高职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运动人群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体育行为特征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比较研究。得出高职学生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准体育人口占据多数;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个性鲜明;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感性化;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视角,结合对东莞某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的成因,并对逃课现象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今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出发,全面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及其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应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梁田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24-124
本文通过对辽宁鞍山4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其现状的问题和原因,寻求对策,为进一步的课程改革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一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观察、自我陈述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从三所职业院校外语系709人中严格分层抽样出20名乐学学生、20名次厌学学生及20名厌学学生,对他们的学校学习环境影响学习动机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三大类学生对现今高职院校学校学习环境的认可度不高并且看法较为一致:不满意。②学校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行为的相关分析表明学校学习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行为会产生微弱影响,但相对而言,对厌学类学生影响更大。③学校学习环境与动机行为的回归分析表明某些课堂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动机行为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厌学类学生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责任心不高;次厌学类学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上课的奈理不清与节奏较慢;乐学类学生学习外语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教法的单一与课堂气氛的枯燥。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表与访谈提纲,对湖南省内的六所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中职部的教师和部分学生就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三个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