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常回家看看     
何玉铉 《家长》2012,(12):45-46
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拭去眼泪,一边对自己说:"孤单的,是奶奶的心,我要时常去看她!"过节时去故乡的老屋看奶奶。老屋的堂屋里,杀好的鸡,腌好的鱼,大块的羊肉,新鲜的猪肉,还有香梨和蛇果,摆满了八仙桌。奶奶佝偻着身子坐在沙发里,说:"这么多,我一个人怎么吃得完?"我心头一酸,爬上心头的,是淡淡的哀愁、缕缕的惆怅、浅浅的失意。  相似文献   

2.
安天宝 《考试周刊》2010,(36):227-228
每当看到资深教师在文章里说:"孩子是夸出来的"时,我就想:"当然了,表扬的话谁不爱听啊?可是有的学生做事真的很让人生气,这时候表扬还能价值几何呢?"  相似文献   

3.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赵寄石老师曾经说过:"要把幼儿当成一个发展着的人,而不是一只瓶子。"这就告诉我们,授给幼儿知识时,不应灌输,而应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吸收。那么,如何改变往日"枯燥、无味"的数学,使之变得生动有趣,幼儿爱学、乐学,学得好、学得快呢?  相似文献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不讲如何"学好"语文,而想谈谈如何"学不好"语文——也就是谈谈学语文忌怕什么。因为早有专家明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谁还不会"生活"?你看那些贩夫走卒即便识不了几个字,可哪个不是语言生动传神,讲起小道消息江湖传闻来活灵活现夺人心魄?可一到学堂里,几本书一念,几个先生一教,有些人却连话都不会说了。学校能“诲人”,也能“毁人“啊!  相似文献   

6.
你喜欢购物吗?你会用英语购物吗?如果你在说英语的国家购物,一定要掌握好一些购物的常用语。下面这些惯用语,一起来学学吧! 1.售货员招呼顾客时:在英语国家的商店里,售货员见到顾客时常说: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里"传统"的解释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那么,传统和博大又有何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甜品小段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9.
王文涛 《现代教育》2014,(11):110-110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有个细节:在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的时候,作者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以"譬如"开头,当中有这么一句:"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句话通常都被加注解,而各种教科书里对此处的解释一般都是这样的:这里是讽刺做了富翁家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邵洵美何许人也?为何跟鲁迅交恶?二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孰是孰非?这些似乎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0.
最近,牛牛不止一次问我:"妈妈,你生气的时候还爱我吗?"起先我向他解释:"妈妈生气的时候也是爱你的,生气只是对你的行为不满意。"他似懂非懂,之后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感到疑惑:是什么将我和儿子阻隔在两个不同的频道中无法交集?我开始有意识地翻阅有关家教书籍,终于有所醒悟。我为自己不自觉地时常对孩子流露出的不满情绪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深感后悔。  相似文献   

11.
李小兰 《广西教育》2008,(32):42-4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的学生说:“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为什么学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进行了卫生大扫除,我在巡视班级时却发现一个男生座位下有一层瓜子壳。对这种不讲卫生的人,我一向很反感,就不高兴地问了一句:"你的脚下怎么这么脏啊?"他回答说:"不是我扔的。"我最恨那些做了错事又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就语气严厉地追问道:"那,是哪个呢?"他梗着脖子瞪大眼睛,紧盯着我说:"老师,你不相信我?"那是一双满怀疑虑却又充满期待的眼睛,明亮的眸子里浸润着丝丝失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主张。其中"居学"二字指的就是课外作业。《论语》在开篇中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而,现今的课外作业是否如孔子所言,  相似文献   

14.
林涛 《现代语文》2009,(10):105-105
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从此开始了"语文"一词广为使用的新时代。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5.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今天看这句话,也许觉得很浅显,很平常,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不过,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语境的,在这句话前面,他还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说,这"乐"是快乐,比"悦"这种愉悦的感情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读了西班牙语专业之后,很多亲朋好友见到我时都会问我:“西班牙语这个小语种怎么样啊?好听么?难么?”当知道我要去古巴留学后,又问我;“哎呀,你学西班牙语的怎么去古巴啊?”更有人直接问我:“莫非你去学古巴语?”每次都弄得我忙不迭地解释。我之所以去古巴呢,是因为古巴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它是说西班牙语的,而我去那儿也绝对是学西班牙语的。  相似文献   

17.
梦想的种子     
国庆大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早读,六年级五班的教室里就像是百鸟争鸣的树林,"叽叽喳喳"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放大假,你们出去玩了吗?"朱杰文伸长脖子朝着后面的同学说。 芦月手里在摆弄着什么,并没有理睬朱杰文。倒是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雷晓凯接了朱杰文的话茬:"在家学习,去辅导班继续学习,白天学习,晚上学习……"他的语气里没有一丝埋怨,像是在陈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可把一向视学习为"困难之事"的朱杰文同学惊得目瞪口呆:"什么?你不要告诉我你在家整整学了七天!"  相似文献   

18.
入学之初,学生们知道有语文这一课程,而他们的反应大多是这样:"怎么还要学语文?""学语文干嘛?我是来学技术的,不是学语文。"语文真的不用学了吗?非也!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9.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钱钟书夫妇将几百万元的稿费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建立基金会,而且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人问:为何?答日:"好读书。"杨绛先生在百岁寿辰时不搞庆祝活动,拒绝所有采访,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翟广怡 《考试周刊》2012,(56):167-167
《老子》博大精深,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当我们把这一高深的哲学捧到小学生面前时,多少有些担心:这么深奥,他们小小年龄能读懂吗?但是当我真正把孩子们带到老子的这片哲学领地时,却是感受颇深。 一、相对成人来说孩子更接近于"道"道是什么呢?简单说,道是"自本自根",是"万物本来的样子"。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