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并形成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心理平衡是人类的需要,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思想协调一致,不自相矛盾。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经历着种种打破人们心理平衡的事件。于是人们的心灵永远处在平衡的打破和平衡化的矛盾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潜能为寻求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而被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纪实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几年来逐步走上学习正轨的历程,该学困生的表现较为典型,不会听讲、写作业极其磨蹭,成绩很难提高。老师从课堂到课外,从激励学生本身到跟家长沟通,全方位做工作,耐心细致,不放弃,家校共同努力,一路坚持,才有了循序渐进的转变和后来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的稳定。整个过程真实,可感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学困生教育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谭兆亮 《考试周刊》2014,(40):167-167
"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方法和习惯有明显缺陷,把学习当成负担,急于想挣脱,导致成绩不理想,产生诸如孤僻、散漫、冲动、叛逆、意志薄弱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认知失调教学策略来源于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心里学家费斯汀格于1957年创立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大的认知有许多因素构成,它们之间有些是彼此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在有关联的认知因素之间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两者成协调状态,一是呈不协调状态,即失调。该理论认为,不管对待什么问  相似文献   

5.
借鉴列昂·费斯廷洛的认知失调理论来研究基础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认知失调问题,在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组织及教师职业的特点,分析教师认知失调现象,研究教师认知失调产生的原因、特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以引导教师遵循正确的认知,以对学生有利的行为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用认知失调理论审视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学课程改革中难免出现关于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认知理念、认知现实、认知行为上的失调,应用认知失调理论分析研究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加强理念培训、改善教学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少失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基于此,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环境的改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家庭不科学的教养方式则是直接根源。为矫治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使之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通力合作。在此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起到桥梁的作用,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失调理论出发,大学生厌学是因学习认知失调所致。认识错位、环境改变、教育自身、社会问题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大学生学习认知失调。通过改变行为认知元素、环境认知元素以及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可以促进学习认知从失调到协调的转变,从而达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不能急于求成,转化也会出现反复,要有耐心。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没兴趣,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将是转化工作的重点,从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加强有关学习引导方面的教育,积极做好家校联系,争取转化有支持,有后续保障,让家长共同承担责任,同心协力做好转化。  相似文献   

11.
12.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中教师和同学经常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班级学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小学数学学困生比较常见。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感兴趣,存在一些不良的做作业习惯,不仅写得马虎更有甚者抄作业。如果不顾及这种差异全班布置同样的家庭作业,就非常不利于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物理课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并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度,运用认知诊断相关理论对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诊断。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困难成因采取以下干预措施:明确数学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升数学认知能力;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形成数学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改变。应用认知的失调理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要努力打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沿着“平衡、困惑、再平衡、再困惑”的螺旋形线路不断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16.
在班务工作中,有一类学生常常令班主任“头疼”。他们不听管,不怕压,不服劝,不受“捧”,软硬不吃。对待这类“软皮糖”式的学生,班主任往往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而“认知失调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所谓“认知失调法”就是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的知识系统不相吻合,由此产生认识矛盾,最终通过思想斗争,形成新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大致包括三类:第一,认识之间的不协调。例如,某些中学生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影响下形成了“人都是虚伪的”观点。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尤其是通过事例使之产生“人并不都是虚伪的”新认知。这样,两种认识势…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学习习惯不好、记忆力差或厌学等导致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水平较正常学生低下,在学习数学上有困难,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对学习数学困难生的认知特点、成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的状态,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偏重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的运用 ,而忽视了认知心理规律的课堂教学功能。本文尝试从认知失调的角度来阐述课堂教学的本质 ,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的教学心理学理论依据 ,并提出了运用认知失调理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