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文性的含义就是人与文化,人是文化中的人,人性、人道、人的本质、自我实现等一直是人文性所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完整人性和完全人格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强调的人文性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尽力把人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是将人文性定为课程性质的特点之一,可见,人文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荣仙 《教师》2014,(33):10-10
众所周知,"关怀人"的根本要求就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品德、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在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培养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文化底蕴亟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例,具体阐述思想品德教育中所渗透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李凤川 《考试周刊》2012,(57):116-1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呼吁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人文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可是当前中学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将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进行分析,强调人文教育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作用,以寻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人文教育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知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在人性修养中的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是以完善人格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精神。注重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这即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加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把云霄县地方五色教育,即红色教育、绿色教育、蓝色教育、银色教育和金色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诙谐的人文环境,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彰显思品学科的人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学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模式和目标也有着很大的改变。本文阐述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论述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人文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广泛共识。本文分析了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寇芸 《成才之路》2012,(12):46-46
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是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资源,挖掘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其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人,教育之根本在于人文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突出思想性,加强品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成长。思想品德教学只有达到高、深、广、鲜四个维度,才能点化生命,润泽人生。  相似文献   

9.
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为注重以“管理”代替“服务”,在教育中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种注重“管理”而缺少“服务”的传统教育范示,导致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也容易出现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文章在分析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良好服务环境;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充分尊重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注重受教育者情感的需求与教育者情感投入的和谐统一等途径,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实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人文课堂是一种符合思想品德教育本质的现代课堂。为落实人文课堂的理念,教师应以人文性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真实的学情为基础,探究"自主、探究、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化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改革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针对新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不仅完全能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最根本的追求以及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将人文性思想理念引入其中,体现新课改理念,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思想品德课内在的人文价值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发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思想品德课堂人文性把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本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体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他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培养。人文精神从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从宏观来讲是指在个体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微观上指的是个人的气节;狭义上指的是人文知识在一个人身上的内化,表现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内涵。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包括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点。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提出:“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借助思想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毛萍 《学周刊C版》2020,(1):104-104
高中语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高中生必须要具备的.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是对学生深度讲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潜在力量,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支撑着一个人身体、心智的成熟,语文是人文精神最为合适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文”课程是为蒙授生开设的学习汉语的课程。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往往把汉语的学习仅作为掌握交流工具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文认为在对蒙授生进行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汉语中蕴含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从学生的需要角度,借鉴并弄通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即人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思想品德教育是达到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励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并协调好自己和他人、集体、社会等的关系,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人文性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田民 《广西教育》2014,(25):30-31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有动态性特质的生活教育为基础,具有公民教育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尊重和开发本土资源的教育功效。因此,笔者尝试对本土资源的开发进行探索,以丰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一、本土资源开发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一)本土资源的内在禀性所决定本土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本文所提到的本土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土生于本地区的,具有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