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理念】苏振元先生说,梁实秋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段来刻画人物。此文短小精悍,精彩纷呈,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浅文深导,披文入情,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教学目标】1.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领悟文章写人记事的艺术手法。2.品味语言,分析梁任公的形象,总结人物特点。3.探究热心肠所蕴含的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文章写人记事的艺术手法。2.探究热心肠所蕴含的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速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方向1.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一个动宾短语,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行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尤其是梁先生率性而为、情之所至的表演情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文中有几处难点需要突破,下面试做阐释。一、关于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3.
引经据典往往能更好得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观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错误地引用和不恰当的改动会引起读者误读作者的感情和观点,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本文将就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的引用错误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与读者分享阅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感人之处,除了先生本人的学识和文采,还有他真性情的表演和情感流露,以及他赤子般的家国情怀,当然也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关系密切.所以,本课的教学点有二:其一是把握作者写人记事的精彩之处;其二是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热心肠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6.
<正>近期,我再次阅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叹良多。文章表层含义不难理解,饱含了对"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敬仰之情。写作此文时作者72岁,他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权威,与文首对梁任公先生的铺叙一样,"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一、半个世纪的清晰记忆文章的标题已告诉读者是在回忆一次演讲的过程。问题在于,用文字清晰表述五十三年前的人物如何可能?多年前的事件留在人们心中的必然是断断续续的碎片,而难得的是作者却说"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和爱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李庆西 《学语文》2009,(5):10-11
【设计说明】 1、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性格特点。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的要求:(1)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2)你必须使用麦克风。  相似文献   

10.
李朝霞  祝宇 《现代语文》2011,(2):106-108
本单元这篇课文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很多老师觉得本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上课时,很难上出精彩。于是,在教学设计上就想有意设计一些起伏。读者读这篇文章时,一般都只会看到梁任公演讲中的精彩之处,很少去看缺点,于是在品完优点之后,设计让学生找缺点,从学生对待老师的缺点上看学生对老师的景仰之情,并让学生感受梁实秋这位散文大家的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11.
【新课导入】师:请全班同学大声并有激情地朗读投影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  相似文献   

12.
曹文斌 《学语文》2013,(1):14-16
【设计理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实秋以精彩的笔触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富有热心肠的气质修养与人格魅力。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本文教学将借助旁注之传统阅读方法,实践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习运用旁注方法,自读、自评文中的精彩描写,感受大师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周媛 《文学教育(上)》2013,(24):132-133
一.课标解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叙事写人单元的选文。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等一系列的规定,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了解梁启超及梁实秋的情况,识记重点字词.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增加学生的演讲知识,培养及提高演讲技能.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九课,是一篇有关演讲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而是重在塑造演讲者的形象,所以对本文而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是一个教学重点。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围绕梁启超的演讲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作者梁实秋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断构思成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文本出发,仔细斟酌文本语言,指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几处语病,并分析其病型与病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能从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文本出发,仔细斟酌文本语言,指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几处语病,并分析其病型与病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能从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代语言的规范化角度来审视教材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语言,指出其不规范、不合理的一面,但作者同时重审不应以此苛求作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代语言的规范化角度来审视教材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语言,指出其不规范、不合理的一面,但作者同时重审不应以此苛求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