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运用"以读、疑、议代讲"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抓住"课题",巧妙设疑"课题"也就是文章的题目,它是一篇文章的标志,是文章内容的精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题,反复咀嚼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读,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围绕"飞渡"进行巧妙的设疑:文章中的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怎么样才能飞渡?斑羚飞渡给我们哪些启示?再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劝"字进行设疑: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相似文献   

3.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设疑能启迪学生思维,激活课堂,做到以疑促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巧妙激疑,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释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呢?一、紧扣学生的兴奋点设疑  相似文献   

6.
杨志洁 《学语文》2012,(6):21-22
批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简洁的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在书上标记,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注"是划、圈、点、勾画、注写等;"批"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批注是指在课文空白处作感悟式的注读,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学习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最佳实践者,是促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今仍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以教师应该怎样组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着重从"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养成语感需要什么"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8.
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设疑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教学亦复如是。在这篇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中,就仔在着诸多的“疑点”,我们的阅读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质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阅读疑惑,这样的阅读才是真阅读。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为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必须切实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移情别恋”。“移”者 ,“疑”之谐音也。疑者 ,设疑、质疑之谓也。眼下以倡导学生质疑问难为时髦 ,其实让学生质疑固然好 ,但教师在适当时机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设疑质疑也无不可。这种师生互动 ,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也反映了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符合并反映了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和对话过程的本质。阅读教学的实践也证明 ,设疑质疑 ,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激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误区,特别是方法不对头,是造成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呢7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一、加强预习,培养良好习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尚未预习,教师便开始讲解课文的情况。宋代的张载曾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如果我们连预习都不让学生预习,学生又何来之疑呢?学生无  相似文献   

12.
韦婉秋 《广西教育》2008,(28):36-3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笔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疑”为线索,以“学”为核心组织教学,把“疑”和“学”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疑巧妙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探索的氛围,就要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设计"活"的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出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老师点其"要害",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进入"腹地",这便是教学上所用的突破法。它可使课堂结构紧凑,训练扎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设疑、启发、引导等具体方式把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权和空间还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史淑红 《考试周刊》2011,(29):80-81
孔子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对于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以问题为核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以疑促读、以疑促悟、以疑促学的教学方法,巧用三疑构建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一、读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读题质疑,让学生在接触课题之时就产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题,问: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精心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疑是知之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精心的适时适度的设疑"拓路",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设疑的方法、时机、类型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为数学课堂"拓路"。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然而阅读教学提问现状是:提问与答问师生相融的佳境偶而有之,但大多时候学生就是启而不发,时间的浪费和失望的堆积,使教师最终以无奈而放弃。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内容新颖别致、引趣扩思;形式灵活多样,神聚思发;问题有坡度,全体参与;以疑促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