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20日,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通过中期评估。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是由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实施的国内在林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于2004年10月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林业行政管理、造林工程管理、造林技术和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5个领域培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设置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定位: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岗位类型等因素,设置相应的培养方向,走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中等林业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 中等林业职业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设的林业专业和森林经营专业中都涉及到一些有关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能。“文革”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要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管好用好森林资源,就必须要查清林业的家底,做好发展规划,这就急需大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人才。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南京、福建、牡丹江等林业学校开设了森林调查规划专业,为林业事业培养森  相似文献   

4.
池州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将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范围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地区和沿江洲圩区及湿地区的最敏感区;范围包括各类园地的敏感区;范围包括除水田和居民点以外的其他生态类型区的弱敏感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开发与保护的主要对策:(1)科学划分生态敏感区类型,因地制宜制定开发与保护对策;(2)以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开发为核心,整合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阳春市转变林业经营理念,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林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增加,林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为促进阳春市林业发展,巩固好林业生态县成果,建议成立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大资源培育力度,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山林纠纷调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工程系,原名林学系,成立于1981年,多年来为黑龙江森工林区及内蒙古林区培养了大批的营林专业人才和森林资源管理专科人才。2004年在原林学系基础上成立了生态工程系,师资队伍由林学、环境科学、自然保护区等专业教师组成,其中双师型教师占60%。黑龙江省森工系统职业院校学科带头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占18%,已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本系承担和参加了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省森工系统“十五”教育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7.
简介十一:森林工程 森林工程是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融学术、技术、知识、信息于一体,主要包含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森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森林企业管理、森林技术、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森林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动态、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生产管理与技术经验、学术研究、技术革新与技术引进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代各国城市管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现代城市管理,现代城市管理是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城市竞争力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高级阶段。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强化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推行科学城市管理体制,坚持高效能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管理制度,构建长效城市管理机制;切实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努力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等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设置现状,明确了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定位。通过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岗位类型等因素,设置相应的培养方向,走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分类和区系的基础上,对滇东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根据各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可将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划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高温植物、亚高温植物、中温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附生植物、土生植物、石生植物等,最后初步得出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征:(1)生态类型多样;(2)阴性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种类多;(3)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4)中温植物、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  相似文献   

1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与基础作用,而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则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本文总结并提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的7项林学专业课程改革策略,分别为强化森林计测与林业3S课程、增加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城市林业方向课程、增加林业政策法规课程、优化整合交叉课程内容、强化综合实验实习、拓展湿地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的林业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林业强调生态和效益优先,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一致发展,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已成为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的技术支撑,林业的智能化、工厂化程度大大提高,单一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传统的狭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3.
王建玉 《林区教学》2011,(6):148-149
林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资源、生态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深化森工企业改革、科技兴企、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管理等六项举措是促进森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林业技术专业是森林培育与利用系的重点核心专业。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即进行“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该模式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作为提高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七条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基本目标 根据"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2010)及"马边县域规划"要求,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以及马边特色文化的保存与保护,推进马边生态产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精神文明有更大进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分布不均 ,所以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林木蓄积量远不能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林业发展与维护生态安全的要求极不适应。为此 ,中国政府决定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 ,缩短在常规状态下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所需的时间 ,使中国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即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2 6%以上 ,从根本上改变生态面貌 ,实现山川秀美。这六大林业工程为 :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它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 ,也是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主…  相似文献   

17.
初识庐山森林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天然屏障和氧气的来源,对其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森林资源类专业也成为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森林资源类专业是关于保护、培育以及研究森林及其中生息着的各种野生动物的专业,主要包括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三个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农业、林业及环保等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07,(7):77-77
初识庐山 森林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天然屏障和氧气的来源,对其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森林资源类专业也成为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森林资源类专业是关于保护、培育以及研究森林及其中生息着的各种野生动物的专业,主要包括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三个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农业、林业及环保等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区“脆弱化”的原因,指出不适当的环境管理是造成“脆弱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认为从系统的角度重构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管理是生态环境重建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了脆弱区生态重建的环境管理的内涵及作用,并提出在进行生态重建时,环境管理工作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健全环境管理机构;(2)完善环境管理工作系统;(3)大力推广各种生态重建模式;(4)积极制定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理论、社区群众参与式管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主要功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说明资源环境保护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经济开发的矛盾,作者提出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协调关系,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保护策略,并提出采用MAB(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模式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