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常常有些叮嘱、吩咐、调遣和劝阻,开始孩子还配合得比较好,可是渐渐地却变得“不听招呼”了。有时轻言细语讲了好几遍,她理都不理,似乎“没有耳朵”,常常弄得双方都很不愉快。孩子怎么会“没有耳朵”呢?是人大心大,不听话了,还是我讲得太多,使她厌烦了?我有点担心,这么一点点大就跟妈妈拉开了距离,将来怎么办?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孩子“没  相似文献   

2.
表扬和批评过于简单是我们常犯的毛病。只说“好”或“不好”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哪里,为什么错,最好对孩子说说明白。孩子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幅画,你也许因为正忙着就只看一眼:“嗯,蛮好。”为何你不能仔细看看孩子的画,告诉他大公鸡画得很像很神气,小花小草很美丽,再耐心听孩子讲一讲这幅画里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或者讲得多一些或少一些,并不一定是教师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得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透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  相似文献   

5.
青青进了幼儿园之后,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听故事上了“瘾”,放学回来、饭后、睡前,都要缠着我讲故事。于是我讲了“大灰狼的故事”、“小白兔的故事”,还有红狐狸、米老鼠、猫头鹰、花公鸡、丑小鸭……一天又一天,等到小动物的故事讲完了,我就讲人物故事,什么“笨孩子的故事”、“聪明娃的故事”、“善良姐姐”、“傻瓜弟弟”……搜肠刮肚地讲光之后,我只好临时瞎编了,编造得多了我自己也乱了套,开始讲的时候主人公是男  相似文献   

6.
同样一个故事,有的孩子能够把它讲述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而有的学生却讲得平淡无奇、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叙事技巧的运用。在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的今天,与学生一起翻阅“动态课本”,借助动态影像来讲述故事,能够让他们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境中学习习作技巧,枯燥的技能点拨就会变成津津有味的“习作大餐”,在提高“食欲”的同时降低了“消化”难度。  相似文献   

7.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8.
故事是孩子童年时代的最好礼物,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精神食粮。初中“大孩子”对老师所讲的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一类的故事喜欢得不亦乐乎,虽然一则故事还不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但他们已认可了老师这个“良师益友”。那么,讲什么故事,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讲,才能恰当、妥贴而又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愉快接受并自我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给菜起名     
酒楼宾馆的菜大多冠以美名,“满堂红”“孔雀开屏”“黄金万两”等,动听的菜名往往能有效诱发人们的食欲。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挑食、偏食,我便模仿此法给菜起名,设法让孩子想吃、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具体的做法是:在吃饭前让孩子讲一讲菜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形状的,然后引导孩子给菜起名。如给“煮豆腐”起名“家常豆腐”,把“素炒大白菜”叫作“乖乖兔大白菜”,把“炒豆芽”形象地命名为“倒挂金钩”,等等。孩子们听到菜名,往往会高兴得叫起来“吃乖乖兔大白菜喽”“吃倒挂金钩喽”,等等。日子久了,孩子们试着自己给菜起名,…  相似文献   

10.
新新语词     
负翁花钱永远比挣钱快,就难保不成为“负翁”。在爹妈看来,孩子都是负翁。借钱买鲜花给朋友做生日礼物呀,或者是去那些很讲情调的店子吃贵得离谱的冰淇淋啦,都是“负翁”作派。实在要送,  相似文献   

11.
王震 《家长》2004,(10)
儿童到了六七岁时,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他的“演讲”,讲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讲他在周围世界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把大人给他讲的故事再讲给大人听。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形,许多家长总是冷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话吃完饭再说”。但到吃完饭后,孩子又不想讲了,就连家长叫他复述吃饭时讲的故事,也讲不下去了。其实,六七岁的儿童,智力开始飞速发展,饭桌上的演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父母,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粗暴的制止。相反,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自发的“饭桌演讲”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2.
漪然 《父母必读》2010,(5):154-156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哎呀,这个故事都讲了八百遍了!”当这样的对话第N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故事都讲得熟能成诵了,孩子还是不厌其烦地让你再讲一次。通常你会怎么做呢?是硬着头皮将“嚼之无味”的故事再读一遍;还是想出了别的什么办法,既可以满足孩子再听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让自己讲得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中学德育一直都是理想化的教育,有人戏称为“玫瑰色”的教育,她绚丽、温馨、令人憧憬。首先我们的德育目标,是崇高的“五爱”。“五爱”虽然爱得神圣,但爱得太大太空洞,少先队的呼号则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孩子就是孩子!用些孩子们既不明白的而又毫无兴趣的东西,对低龄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不但没有丝毫实际意义,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乃至排斥。这样,在孩子们还根本不能理解时就讲滥了,而到真正需要学生接受并为之奋斗时,孩子们则早已因为“逆反”而排斥了。因而苏霍…  相似文献   

14.
“V得”、“V不得”结构中“得”的语义和词性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吕叔湘先生在他的《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一文中就举过这样的例子: (1)这个孩子吃得。 (2)这个莱吃得。 (3)大人吃得,孩子吃不得。 (4)辣椒之类,有胃病的吃不得。①其中“吃得”、“吃不得”可简称为“V得”、“V不得”结构。“得”和“不得”分别是动作行为“V”的肯定和否定形式,表示动作行为之能否。  相似文献   

15.
敖淑梅 《师道》2005,(10):40-40
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咋就没记住呢?”这时,学生或沉默或低语:“是觉得讲过了,就是没多大印象。”于是.我们常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玩的时候比谁都聪明,学的时候比谁都愚笨:  相似文献   

16.
思之 《家长》2012,(6):36-37
家长给孩子讲解数学题,必须以一种平和而又平等的心态跟孩子进行交流,必须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首先,以下语言是要绝对避免的: “跟你讲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不明白?” “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一些字的形状或是字的读音很接近,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写错。如果教师就简单地这么说一说、讲一讲,写错字的学生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我在教学容易写错的字时与童话故事、游戏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主动,教学效果良好。一、编童话故事记住易错的字小学生都爱听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将他们的情感、愿望、信念都投入其中,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如在教“买”和“卖”时,我就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国王想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大家一致认为“买”和“卖”最合适。选谁呢?国王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18.
因为老师崇高,就得无私奉献;因为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得呕心沥血;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得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花朵”。有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然而很多时侯,我们的老师为了别人的孩子而无暇照料自己的孩子。老师,  相似文献   

19.
大凡酒楼的菜,都冠以美名,如“满堂红”、“孔雀开屏”、“贵妃醉酒”等,这些动听的菜名,能满足食客的心理需求,也能诱发用餐人的食欲。由此我想到,我们也可利用这一着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于是我效用此法,每天用餐时给菜取名。具体的做法是在孩子吃饭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菜,问幼儿菜是什么颜色,闻闻菜的香味,然后给菜起个名  相似文献   

20.
苏清华 《父母必读》2012,(1):110-111
孩子在涂鸦的时候常常边说边画.在纸上讲故事。很多爱涂鸦的孩子喜欢用“画语”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讲出来,而且能给看画的人讲得绘声绘色.于是我常常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故事画出来——其实也就是孩子自己创作的绘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