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需要精彩,但对于“精彩”的追求,有些教师却走向了极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精彩”,煞费苦心。聘请他人制作华丽的课件,平时教学不用,临到了公开课,把电脑搬到了教室。鼠标轻轻点击,精美的动画作品、电影剪辑交替呈现。在学生赞叹声中,教师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好,并且出现了不少精彩片段,美中不足的是在处理课堂“意外”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课堂练习中  相似文献   

3.
毛如静 《教师》2010,(33):31-3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包装”课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开课中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剖析和矫正,和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4.
课改以来,很多教师都喜欢上公开课,并努力在公开课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但我发现,个别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在公开课教学中作“秀”,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公开课实效性不容乐观。那么,怎样上公开课才能既“秀外”又“慧中”呢?我通过近几年自己上公开课的经历和听课的感受,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公开课渐渐演变成教师的表演课和作秀课,使其失去常态化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课题为“认识比”的公开课.试教中他的一个教学处理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现将他的教学片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一节“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第七册)的公开课,其中的两个精彩的教学片段让笔者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8.
如今各学科教学的公开课、示范课,教者似乎都在实施创新教育,都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或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或对某一现象的成因作出多种不同的分析,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说出多种不同的见解。一时间,课堂气氛好不热烈。这样做,在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在多年来的听课中,笔者发现,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也许是为了使课更“精彩”而一味地追求学生思维的“发散”过程,而忽视了其思维的“集中”过程,出现了因“发散”而不管“集中”…  相似文献   

9.
余森教授认为,“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就是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好的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周卫研究员认为.“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语文公开课“作秀”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了,“包装”得也越来越精美了。对此,我却愈来愈有些担忧。有时为了讲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无法安心正常的教学工作,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准备,还要有专家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预习等。简直成了集体“成果”,成了精彩的作秀“表演”。  相似文献   

11.
音乐“公开课”的教学可为校内外同行,新老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也是县市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因而在“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的定位方面出现偏差,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音乐“公开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重视教师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背景下,出现诸多为“公开课”而使用电脑,为评比而制作课件,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的现象,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明显存在着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秀”出精彩的课堂已再不是新鲜事了。在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执教者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到位”的组织能力、“默契”的师生配合、“极佳”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分秒不差”的时间把握……所有的一切简直无懈可击。更有甚者,授课者对上课学生还要精心挑选,预习时全面铺垫,提问对象课前预约……课堂上看不到“冷场”,看到的只是教师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技艺,听到的是教师那富有哲理的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4.
走进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过于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不仅牢牢地主宰着课堂,而且教学言论亦是百分之百的权威。而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更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效应”,“一味地迷恋于自己之所好而一往无前,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怀而一泻干里,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2006,(3):9-9
常态性公开课是指执教要“公开”我们平日上课的基本状态。它要求:1.教学准备要常态化,执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按照平时的状态进行。2.教学过程要常态化,是指要按照个人的理解对教学过程进行常态化的设计,注重实用性。3.教学用具要常态化,要求公开课执教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选用教具。常态性公开课以“自然、实用、有效”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真实中展示教学过程,让教师在真实中得到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公开课有异化、泡沫化趋势,让教师十分反感。 一、我们需要有主题的公开课 公开课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等多种形式。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值得他人观摩学习,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全校、全区、全市进行示范展示;某个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推广,选有代表性的几节课供大家研讨,听取专家和同行建议,不断完善;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对教学的不同见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感受过程的美,享受停下来时学生带给我们的精彩。一位教师在执教“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因善于停下来,课堂便有了难得的精彩。教学片段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上“公开课”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风采,与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恨”的是为了让所上的“公开课”出新出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是啊,一节精彩纷呈,课件制作美仑美奂,课堂气氛活跃的“公开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究竟如何呢?与同样内容的“常态课”相比,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2):54-57
以往,笔者曾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教学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下简称“原设计”)。如今,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这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考,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20.
俞昕 《数学教学研究》2009,28(11):17-20
近期在一次市级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在兄弟学校聆听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执教教师使用了“学案”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在前一天,教师就把学案分发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就顺着学案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先将这份学案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