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低品位钨废渣中再生回收钨,并生产仲钨酸铵的工艺.对工艺流程中影响三氧化钨浸出的因素(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漫出温度、浸出时间、碳酸钠量与矿样量比、pH)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Cu2Zn Sn S4(CZTS)粉末。利用XRD、SEM、EDS和UV-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结晶性较好的纯相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粉末,其光学带隙为1.49e V,接近理论值,说明可作为光伏材料。以含有罗丹明B(Rh B)染色剂的溶液作为模拟废水,测试了所得CZTS粉末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在5h可见光催化反应后,最多有70.75%的Rh B被降解。证明了所制备CZTS粉末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4,(4):43-43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加压浸出的高硫渣中分离和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先在加压浸出高硫渣中加入煤油浸提单质硫,过滤分离含单质硫的热煤油和含锑、铋的脱硫渣;待热煤油冷却后单质硫析出。再将含锑、铋的脱硫渣加入到硫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过滤分离氯盐浸出液和含铜残渣;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存在于不同冶金过程中泡沫渣的定义,从理论上对渣的发泡行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真空炉在锡精炼应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祥海 《大众科技》2012,(1):107-108
应用真空炉在除铅、铋的同时将大部分锑除去,可大幅度减少巨毒物料铝渣的产出,并大幅度提高锡精炼的直收率。  相似文献   

6.
某铜矿伴生银已达到工业品位,且含量丰富,为了资源综合利用,对浸出后铜矿渣进行回收银试验。经合理的浮选流程,并选用混合捕收剂,精矿Ag含量达到6357g/t,回收率89.85%,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的回收了银资源。该试验流程简单,易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黄漫漫 《大众科技》2014,(9):186-187
某公司新建的烟化炉项目用以处理锌系统产出的锌高酸浸出渣,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建设和试机,项目已经顺利投产。文章将着重介绍烟化炉项目在试机投产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杂质铝在结晶机除铅铋过程中的行为,研究铝对锡精炼结晶机生产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原料含铝量。  相似文献   

9.
蔡靖  郑平 《科技通报》2011,27(6):935-939
同步生物脱氮除硫过程是以硫化物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生物反应,以此为基础研发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硫工艺,可实现对氮硫两种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在环境工程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步生物脱氮除硫工艺的发展概况、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该工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五圩多金属脆硫锑铅精矿在烧结炉强化烧结脱硫采取的措施和合理控制鼓风炉渣型采取的措施,以达到有效分离其中的有价金属。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V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o和-2.7‰~+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Cu、Fe、Mo、Zn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Cu-Te-Bi-Au-Ag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Re-0s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用Na2O5熔融,于4~5NHCL溶液中用铁粉还原除杂质As、Cu等,以Al还原高价Sn碘量法完成测定。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金属平衡,如以试点计算可提高金属平稳1%锡渣、铜渣及硬头中测Sn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3.
周明芳 《大众科技》2013,(10):44-46
钼镍矿是我国特有的多金属复杂矿种,其中含有的硫等杂质对钼的浸出干扰较大,通过使用碱性高压浸出工艺,发现延长浸出时间可提高矿物中硫的分解率,同时矿物中硫的分解对提高钼的浸出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隔膜电解法生产硫酸亚锡,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板上均产生一定量的阳极泥。产生的阳极泥沉在隔膜槽底,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影响整个电解过程的电解效率。文章针对如何减少电解过程中阳极泥的产出量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电解电压、电解酸酸度、阳极板杂质等因素对阳极泥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电压的高低,阳极板中杂质的含量对阳极泥的产出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东南缘布尔根地区造山带型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有两种矿化类型:一为石英脉型,另一种为糜棱岩型。糜棱岩型金矿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0.009‰~-2.819‰,平均值为-5.29‰,石英脉型金矿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062‰~-1.688‰,平均值为-1.0575‰。布尔根地区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样品具有较窄的^207Pb/^204Pb比值,变化于17.71~18.35;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比值为15.31~15.64和^208Pb/^204Pb比值为37.13~38.07,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物质铅来源于地幔及下地壳。硫、铅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布尔根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限定的时间看,成矿背景应属于后碰撞环境。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构造背景、成矿系统和矿化类型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和美国基威诺铜矿床均存在差异,自然铜矿化的成因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舍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合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萨惹什克锡矿呈脉状产于萨北花岗岩体中。对于这种脉状矿床,成岩和成矿近时性的时间制约是证明矿床与围岩有成因关系的首要证据。萨北岩体由含碱性铁镁矿物的碱性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碱性花岗岩具高碱、低Ca,明显富集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zr,Hf,Nb,Ta,Y)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而强烈亏损Sr,Ba,Eu,属于典型的碱性A型花岗岩。锡矿脉由占绝对优势的锡石和石英组成,受北东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原有研究证实,形成该锡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具高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岩浆水。据此并结合锡矿体的围岩性质,前人认为锡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成因联系。但是,由于分析技术和样品选择上的制约,萨北岩体成岩和萨惹什克锡矿成矿的确切时代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本文报道了我们最近获得的碱性花岗岩锆石IA-ICP-MS U-Pb和锡矿石辉钼矿Re-0s同住素年龄(分别为306±3Ma和307±11Ma)。上述结果表明,萨北碱性花岗岩和萨惹什克锡矿石属于同期地质事件的产物,从而为两者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此外,根据碱性花岗岩的БNd(t)(=+5.0)低于研究区亏损地幔4.5个Б单位,我们认为形成萨北岩体的花岗岩浆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更可能是起源于本区年轻洋壳和陆源沉积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