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雯  伊俊铭 《新闻大学》2023,(2):104-116+121
当前我国新闻加速研究采用的“常规”主导视角难以回答编辑室外的新闻加速现象,相关探讨上存在“编辑室中心主义”现象。时间社会学“关系”视角为反思及扩展新闻加速研究提供了新起点。本文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关系视角对于新闻加速研究的意义与具体思路,在认识论层面启发了将新闻加速置于新闻生态主体实践及主体间关系互动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围绕“用户催更”现象实证探讨了“用户-媒体”关系互动对于新闻加速的驱动逻辑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并从经验性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关系视角对研究新闻加速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2.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办报也是这样。尤其在新闻同源、信息重复、报纸“火并”的今天,每家都想“铁骑突出”,杀出重围。这个时候,一种类似战时情报机构的“新闻监测”业务渐渐浮出水面,并且在传媒大战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
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常听到、看到许多“没在意”惹出的故事、闯下的祸端,很值得新闻“流水线”诸岗位的人们借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冯玉祥的副官“没在意”,将命令中的“沁阳”写成“泌阳”,结果冯军一部开到河南泌阳,错失了冯阎军会合的良机,导致了败局。1...  相似文献   

4.
最近,新闻网站从业者期盼多年的新闻记者证政策终于落地,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这一政策。
  有“证”可为和有“证”不为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这三方面不可或缺。新闻网站作为国家网络舆论的主阵地和新闻舆论的重要来源,必须在互联网法治建设中有所作为。有了记者证,新闻网站采编权得到了认可和保护,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既要有“证”可为,也要有“证”不为。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与公共政策的研究中,媒体在什么角度介入公共政策,往往是决策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变量。新闻发布要增强专业化,首先就要去除本质上的"附属品"意识,更好地"嵌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环节中间去,从公共政策层面上看,新闻发布工作的"嵌入"关键取决于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在新闻发布被"嵌入"之后,怎么有效地进行新闻发布与公共政策的配合就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重构新闻生产范式,媒介融合实践引发作为行动者主体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剧变,学术界对此鲜有讨论。本文以“新闻常规”为切入点,引入“脱嵌-再嵌入”概念,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路径,探讨媒介融合策略下新闻从业者的行动逻辑和职业认知,以此来构建媒介融合的“在地性经验”。研究发现,在新闻生产层面,新闻从业者经历“一心一用与一心多用、专业与全能、深度与速度、把关与流量”的矛盾,囿陷于“多个平台各自为政、跨部门合作沟通障碍、内容创新受限”的组织架构困局,共同形塑着新闻从业者身份“泛认同”的职业新认知。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资源”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雯 《新闻界》2003,(1):10-11,19
随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竞争领域,“新闻资源”这一名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新闻传播活动与这些媒介所拥有的新闻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介经营人员注意与探索,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中寻求开发与配置新闻资源的途径。然而,如何从学术理论层面上对“新闻资源”进行界定与分析?尚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新闻资源”词义分析我们查阅众多的辞典、专著,可引用很多关于“资源”、“新闻”…  相似文献   

9.
白立 《记者摇篮》2001,(1):31-31
编辑是报纸出版的第一道工序,不序是“来料加工”选择什么稿件,还是“预先订购”组织什么策划,把握好政策尺度是鉴别新闻或“生产”新闻最重的一关。  相似文献   

10.
在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经济下行并存背景下,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Permacrisis”(持久危机)为特征的新时期。全球新闻传媒业在制度、生态和技术层面的发展方向也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PEST分析的框架,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提炼海外学者和媒体人对于2023年全球新闻传播发展趋势预测的访谈,形成了政治层面,跨国危机凸显数字平台网缘政治格局、国际新闻报道要求真正实现“国际化”;经济层面,老牌社交媒体衰退危机与新兴社交媒体“TikTok化”并行;社会文化层面,视觉内容生产变革背后的“零信任社会”危机、面向数字时代的算法素养教育升维;技术层面,人工智能挑战新闻采编部场域惯习等六个维度的问题,对2023年的全球新闻传播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称之为“硬新闻”。这些“硬新闻”的显著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指导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些“硬新闻”怎样实现“软着陆”,即寻求严肃的政治内容与通俗的形式相结合,使“硬新闻”的权威性、指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晚报的“民生”定位,决定了社会新闻在报纸版面和渎者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地市级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对大政方针政策又局限于上传下达,领导层面的思想也较为保守,这使得地市晚报的时政经济新闻多被会议、业绩以及数字所网,失去了时政经济新闻应有的深度、广度和信息量,变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13.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侯政明 《视听界》2013,(5):106-107
新闻头条是版面的眼睛,是每一位编辑每天都要考量的重点。如何写好、编好头条,从新闻采编实践看,需要抓好上头、下头和手头这“三头”。“上头”是指上级的政策和大局,“下头”是指受众的需求,是民意和市场,“手头”是指记者手上的线索,即最能体现政策和民意的事实。有了这三要素齐备的新闻作头条,就可以压得住阵脚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新闻界出现的“市民记者”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记者”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新闻传播的职业化过程;作为职业的“记者”,在新闻传播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而“市民记者”既不具备记者在新闻学层面应有的特征,也有违法律对记者的界定,因此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当“杂家”是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要求。笔认为,这话有理。作为企业基层通讯员,要健康成长,有所建树,就要在坚持学好党的理论、政策,学好法律法规,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勤练“杂技”,会当“杂家”。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称之为“硬新闻”。这些“硬新闻”的显著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指导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些“硬新闻”怎样实现“软着陆”,即寻求严肃的政治内容与通俗的形式相结合,使“硬新闻”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服务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各级党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仙桃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小人物”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演绎着大社会。他们生活工作在社会不起眼的各层面,收入较低,待遇不高。正如先哲所说,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为社会的进步默默地贡献着。因此,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正如此,新闻摄影者镜头前的“小人物”,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选题。  相似文献   

19.
王文婧 《新闻世界》2008,(12):78-79
“9.11”被视为“改变一切”的恐怖袭击事件,此后发生了数次局部战争,美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将媒体纳入其全球宣传战略部署之中,从而左右了战争状态下的媒体报道。而“9·11”对战时新闻的影响又出于政府与媒体的共生关系一直影响着其后的非战争状态下的新闻报道,继而对全球化媒体产生冲击。本文从美国媒体由“无冕之王”到“牧羊犬”的蜕变,美国记者在“客观中立报道”和“爱国主义高涨”间的举步维艰,以及全球新闻传媒议程的构建由“他们的新闻”转变为“我们的新闻”来剖析“9·11”事件对全球化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报道语境产生了新的要求,新闻“游戏化”通过模拟新闻现场使受众代入情景获取信息以及在新闻报道中嵌入游戏环节的方法,成为全新的新闻报道传播模式。新闻“游戏化”满足了新闻受众的需求更新体验,也昭示着科技发展引领新闻媒介模式的变革。当前新闻“游戏化”仍面临真实与虚拟、客观与主观等方面的矛盾与挑战,亟须探求新一阶段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