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与文学这两个看似不同范畴的概念,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另一方面,一些新闻报道的事实也常常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新闻中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文学性也使新闻具有了更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文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新闻是通过复制真实来张扬真理,匡正时弊;文学是通过塑造真实来扬善弃恶,倡弘正义。在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个终极目标上,新闻与文学殊途同归。新闻的文学性是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可读性,高明的记者往往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性修辞手法展现出新闻事实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4.
5.
龚家慧 《天中学刊》2009,24(4):110-112
近体诗语法结构文学性表现在:将生活语言提炼加工,摆脱了日常语言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达到了自然天成的诗化境地;为了表达的需要,近体诗常常把一些句法成分省略;句法成分的位置都允许与通常的词序有所不同.近体诗句法结构的文学功能是它提供给读者一种新的情感和经验,唤起新鲜、独特,灵妙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教育对文化和文学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使用文学性较强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主要从文学性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增强大学语文教材文学性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说明,并对提升大学语文教材文学性的方式和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学性的体。但历来的学研究对它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律赋是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种学因素促成的结果。它是诗歌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唐宋用以科举取士,清代出现了律赋的高峰。律赋能够检验士子的学问与才情,在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章技巧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新闻和文学这两种语言文字艺术在功能、表现手法及风格上的相互联系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11.
后现代文艺理论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之一。我们应确立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思想,并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学教育中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创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忽视文学性的倾向及其危害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必须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学的见解。认为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教育功能。同时,文章还探索了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制、诏、批答是苏轼文集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是四六文,但因为属于代言体,一直没有得到文学研究者甚至苏轼研究者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是对其文学性的认识不够。其实制诏及批答中的很大一部分,“文”的色彩很浓。对于其文学性的认识有利于完整的看待苏轼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只有文学性的存在得到确证,文学性理论才能走出相对主义迷误。以往本质主义的论证混淆了“文学”性与文学作品的共性,因而往往陷于困境。这里提出,文学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譬如森林与森林中树木之间关系,森林的特质不是森林中树木的共性,因此,文学性也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共性,而是文学整体的特质。由于文学整体具有稳定性,因此,文学性虽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但也不完全由历史语境造成。文学性存在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与超历史的稳定性二者的张力之间。其具体存在方式可以用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予以说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同一性,而是某种统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以归纳思维或分析思维确切地把握它,而只能在文学的具体存在中意会。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批判     
文学性是一个惯例的动态开放的复合系统,总是处于历时态稳定与不稳定、动态与非动态的、平衡与不平衡的运动发展之中。只有在文学整体性场域中将文学的历史性和普遍性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危机》揭示了比较文学的三大危机。通过分析法国学派的弊端指出今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韦勒克指出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重视"文学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性新释     
自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标举"文学性"以来,文学性就成了一个评判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尺度.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议的"理论话语".合理的文学性规定应该是:文学性等于诗性、语境关联性和诗意对话性.形式主义的文学性是最纯粹最深刻的文学性,但同时也是缩小化的、有着严重局限的文学性,它是一种小文学性;文学的语境关联性和诗意的对话性则是大文学性.文学性具有三层本质和三圈结构:外层为语境关联性;中层为诗意对话性;深层为诗性.诗性不是它的全部,而仅是它的里圈和核心层.今天,小文学性已逐渐为大文学性所包融,诗性、诗意对话性、语境关联性也越来越趋于一种融合态.小文学性与大文学性,或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存在着周期性、或轮回性的互动倾斜关系,文学性最终应是一个周期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