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公德心理误区及其矫正陈林一站在世纪之交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充满躁动与追求,探索成长和完善的个性群体。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的栋梁。然而,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象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既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公德素质普遍较低是当前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现状,学校公德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等媒体对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切实开展学生公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提供公德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高校公德奖惩机制等,是改变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有效对策,对提高大学生公德素质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桌化”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反映;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交友、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大学生心灵的透视。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学校适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化活动,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过渡性特点、道德榜样的世俗化和不文明的环境造成了当前公德教育的困境。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必须是公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修养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公德养成教育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公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公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公德心理结构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加强对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适应性训练,是帮助新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香  贾巨才 《教育探索》2005,(6):110-111
大学生心理危机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包括三个环节:确定预警的对象和范围;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评估预警信息,发布危机警告。干预机制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社会支持系统,二是心理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徐州师范大学朱其训大学生“公德不彰”原因诸多,但如何解决大学生“公德不彰”的问题,的确很值得研究和探讨。1.德育课里加入公德教育内容。苏叔阳同志最近指出“我以为在亟待加强的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应当摆在首位,其次才是修身”。这对大学...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逆反心理也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中,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可以为预防和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大学生摆脱逆反心理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竞争激烈的加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从自我成长视角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成长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学习道德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学习道德是关于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一系列道德要求,影响着大学生成长,其主要包括课堂道德规约、自习场所公德、考试道德以及科研道德等部分。不同场景下的道德要求使得抽象的学习道德更为充实丰富,为大学生践行道德要求提供具体行为准则,而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道德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大学校园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也深化着道德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公德意识缺失现象也逐渐暴露,这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遵循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从"体验式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应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5.
效率意识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应正确认识效率意识,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接纳效率意识,在实践中确立效率意识,在心理上认可效率意识,在教学中提升效率意识,为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效率意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对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后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发展、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就业市场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就业心理作用引起的。影响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当前社会氛围的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等等。本文从分析影响大学就业心理的各种因素出发,结合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开展就业指导教学的角度探索如何疏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合作学习真实有效的重要根源。在我校合作学习实施中,我发现部分班级和教师的合作学习已经涉及合作学习德育功能的运用,放大和延伸了合作学习小组的功能。在实践中,把合作学习小组定位为具有积极相互依赖性、学生间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共同奋斗目标的成长团队或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小组成长共同体的德育小情境,促进学生自我品格建构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组内小公德和社会大公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群体心理的不断变化,网络负面语言开始不断增多,因其具备的传播性,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也反映出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负性情绪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消减大学生群体的奋斗热情。文章从大学生心理成长视域入手,分析大学生群体负性情绪的主要特征,认为其在群体中有一定的危害性、传导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文章探讨了大学生群体情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心理教育引导实效性不足,教育支持没有贴近目标群体,心理教育支持环境缺失,大学生群体自我调适技能缺失。针对问题研究制订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和内容设计,营造积极向上环境,加强群体教育支持,旨在推动相关领域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失范与矫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是当代大学生公德行为失范的主要特征,它根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心理以及其自身认识等方面因素。逐步纠正这些失范行为,要从教育、管理、法制和环境诸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公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入手,辅之以校园文化的有效管理,健全扬善惩恶的伦理机制,形成社会公德践行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