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身上寄托着无数学子的未来的教师,人人都应当有一种冠军精神,不想成为大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的教师就算不上优秀教师。所以,尽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成为大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但每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应当把成为大师级教师、成为特级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大师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山头”并非高不可攀,无论是刚登上讲台的新手,还是即将告别讲坛的老教师,从他产生献身教育的激情和理想的那一刻起,从他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大师情怀和冠军精神的那一刻起,他就踏上了成就卓越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讲台"是利用高出地面的三尺之地,给教师施展教学的舞台。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出讲台,提供给学生们更大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舞"出更多的精彩。一、让出讲台,天地更宽特级教师钱守旺的20个教学主张中谈到了"让出讲台天地更宽",让我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更加深有体会。三年级下学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振兴民族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特级教师既是教学的专家又是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中的领军人物和旗帜标杆。特级教师应当具有哪些特质和素养,如何完善我国特级教师的评价标准,以更好地发挥特级教师评选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评  相似文献   

4.
<正>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可见听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你是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还是稳握教鞭几十年的资深教师,听课和被听课都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课者,你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星期去准备课件、查阅资料、设计每一个细节。而作为听课者,你是否只带着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就堂而皇之地坐在教室里了?如何才能有效听  相似文献   

5.
吴非的良知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王栋生,对高考的研究,其训练应试技巧的熟练程度,远远超出一般的教师;作为杂文家的吴非,所抨击的一切教育弊端,都是源于自己每一天的讲台经历和切身感受,而不是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或报上的"轰动新闻".于是,有教育思考的"王栋生"加上有教育实践的"吴非",变形成了中国教育界的"吴非现象",和中国杂文界的"王栋生现象".  相似文献   

6.
行者,幸也!     
正环境难以改变,心境却任由己造。回想走上讲台的18个春秋,感慨校园事,感动身边人,感恩从教情……每每有人问我:一个边远海岛、偏僻农村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福建省特级教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秘密何在?我都说:我享受作为行者的快乐,不管是寂寞或纷繁!为师,行者,幸也!  相似文献   

7.
<正>有老师对我说:"学生到讲台上讲,恐怕讲不透,这样学得不扎实,会影响考试成绩。"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多少年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多少年来,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讲是老师的专利。三尺讲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挥洒的舞台,是教师决战的堡垒,也是教师催生梦想之花的沃土。然而,以"善讲"出了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王春易走下了讲台。"讲"曾使他们获得无数殊荣,为什么以讲得精彩而著称的"大师"突然不讲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讲台上,教师或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或婉约悲切,潸然泪下;或高山流水,意蕴悠长……而讲台下的学生,则如痴迷的观众,每一根神经都被老师的一举一动牵扯着。讲台成了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看似热闹的课堂,唱主角的永远是教师。当然,课堂上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侃侃而谈,但那是对课文的分析,从来没有跳出文本,没有站在纵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真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直到崔峦老师  相似文献   

9.
于细微处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特级教师异地讲课.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年轻特级教师的风采。上课铃响起,只见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老师,快步走向讲台。他远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儒雅倜傥.台下一阵嘘声。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平和友善地环顾有些躁动的听众,宣布“上课”,全体学生起立;有一些观摩教师睨着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示意大家坐下。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他迅速走下讲台,  相似文献   

10.
分析历次特级教师评选和在职特级特级教师的现状发现,江西特级教师入选人数逐渐增加,不同学段和学科教师入选比例很不平衡,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大多出自城市中小学名校或毕业于重点师范院校,性别趋于平衡,中青年入选比例提高,特级教师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等。为更好地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应当正确界定"特级教师"的内涵与身份;调整特级教师的入选结构和比例、评选条件与方法;加强组织建设和考核评价;搭建成长平台、培养本土的教育家和教学名师;开展特级教师研究,发掘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探寻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在我的印象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教师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生清贫"。自己当了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同时存在并影响着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就是指有教学专长的教师。“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二者都作为教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难释疑的角色。而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得有声有色,却并非容易。尤其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 作为政治教师,一般都是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过这样的场面:讲台上教师吞吞吐吐,热汗淋漓,讲台下,学生众说纷纭、各显神通;者或教师口若悬河,讲得唾沫四溅,浑身乏力,学生却无动于衷,收效甚微。这些都涉及到教学生的技巧问题,其间也不忽视教师的语言美、动作美、心灵美和仪表美等因素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     
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来的省特级教师将要在这所乡村小学讲一节公开课。学校里的老师都没见识过特级教师。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然。有的认为特级教师是凭关系混的,是靠年龄熬的……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有料到竟是一位十分年轻美丽的女性,特级教师说,上课时她将随便走进一间教室。谁也没有想到她进了一个全校闻名的后进班。上课铃响后,所有听课的教师都进了教室。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了桌上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历次特级教师评选和在职特级教师的结构现状发现,特级教师入选人数逐渐增加、不同学段和学科教师入选比例很不均衡,特级教师群体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大多出自城市中小学名校、性别趋于平衡、中青年入选比例提高、呈现年轻化趋势等特征。为了更好地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应当合理界定"特级教师"称号的内涵与身份;调整特级教师的入选结构和比例、评选条件与方法;加强特级教师管理;搭建特级教师成长平台、以培养本土的教学名师和教育家;开展特级教师研究,发掘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探寻优秀教师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应该有价值地活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活得有价值,那么,教师如何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一、确立目标: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正确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生物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2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师》:特级教师或专家级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对生物学领域里面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语文课上,教师要让孩子的发言成‘森林’."武凤霞老师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理答艺术,婉转地指出当学生发言不够完整和全面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让学生的语言摆脱片面和零碎,长成"森林". 亟须长成"森林"的,远不只有课堂上的倾听与表达.长期以来,在很多语文课上,段落篇章的整体把握、教材的单元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或如盲人摸象般以偏概全,或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或似坐井观天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期待从"独木"到"森林"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9.
梁好 《山东教育》2011,(Z5):128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可能有两位素质、个性、品格、能力相同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特级教师",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的"特色"放大,成长为一名"特色教师"。"特色教师"不仅可以让教师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而且可以激活教师的职业热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正>"把课上好"是不是职校教师最大的师德?这似乎不需要讨论,因为"把课上好"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教师如果连课都上不好,就是一个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教师,就不应该站在讲台上。但由于没有通行的"好课"标准,很多没有把课上好的教师依然可以活跃在课堂上,于是"上好课"成为人们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诉求,成为人们选择和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被看成是教师的最大师德。"把课上好"既然已经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甚至被认为是最大的师德,至少可以说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