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给青少年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的第一句脏话很可能来自于父母,有的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甚至以暴力加辱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是极其错误的,更是失败的。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的形形色色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并不具备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时常同孩子促膝交流,在沟通中,一定要放弃父母的架子,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相似文献   

2.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3.
柴清民 《小读者》2012,(12):4-5
专家们介绍说,目前有不少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常会陷入疑虑、困惑的尴尬境地。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是孩子及其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成绩好、受老师喜欢的孩子往往会被同学孤立,而成绩差的孩子常诉说被人瞧不起、被同学所冷落。凡此种种,都说明大多数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羞怯和自卑感,许多青少年在遇到失败、遭到挫折以后,面对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但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积极影响。“失败是成功之母”遭到质疑,是“失败”更容易使人成功,还是“成功”更促使人“成功”?学业差的学生当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天分时也能在生活中茁壮成长,因此,学校、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应用积极心理原理,根据个体差异发掘儿童青少年的兴趣点和天分,使孩子各取所长地发展。我们要相信和尊重孩子,要欣赏孩子所具有的优势和天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归因倾向的代际传递及其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对259名12~14岁的在校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填写了考试焦虑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了多维归因量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生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对青少年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6.
王璜 《辽宁教育》2013,(9X):90-90
<正>挫折教育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英国:英国顶级女子学校"失败周"教育学生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  相似文献   

7.
张岩岩 《辅导员》2013,(Z2):36-37
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随着网络社交日益深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在网络时代,家长必须从及时有效沟通、正确引导、提高自身网络技术等方面引导子女合理、健康使用网络,趋利避害,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好帮手。一、及时有效的沟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得到家长们的重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从而避免因沟通不慎,给青少年带来身心伤害。(一)学会倾听,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说教式、灌输式大行其道。常见一些家长在与  相似文献   

8.
张岩岩 《辅导员》2013,(16):36-37
<正>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随着网络社交日益深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在网络时代,家长必须从及时有效沟通、正确引导、提高自身网络技术等方面引导子女合理、健康使用网络,趋利避害,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好帮手。一、及时有效的沟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得到家长们的重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从而避免因沟通不慎,给青少年带来身心伤害。(一)学会倾听,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说教式、灌输式大行其道。常见一些家长在与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让家长们惊慌失措,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然而,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调查发现,网瘾中小学生具有喜欢到网吧上网、用手机上网、人际关系较差、对现实生活不满、与父母交流少、学业失败和缺乏休闲素养等特点.分析这些特点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启示,并提出家庭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的运动会上总有一些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既然是竞赛性的,就必然有赢家也有输家。赢的幼儿和其家长满心欢喜,而输的幼儿则噘着小嘴,或是哭着向家长发脾气,弄得家长也不高兴,对孩子说:“我们下次不参加了。”我认为孩子的输赢本身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当孩子在比赛中输了,家长应适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下次做得更好,使孩子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自  相似文献   

11.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第一.然而,第一只有一个,当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预期有差距时,家长们就感到很失望,并且认为这是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家长其实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第一。然而,第一只有一个,当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预期有差距时,家长们就感到很失望,并且认为这是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家长其实陷入了误区。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通  相似文献   

13.
罗志标 《教育》2011,(24):2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依为命,相辅相成,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了解家长为了更好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在家长身边生活,家长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经过耳濡目染,孩子都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像成人一样,所有年龄的孩子都需要时间和理解能力来经历死亡事件。幼儿对死亡过程的认识与成人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对死亡的理解与死亡事件发生时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了解孩子是怎么构建“死亡”概念的,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感受和经历作出更加敏感的反应。此文概述了孩子是怎么理解死亡的、与孩子讨论死亡问题的具体策略、及家长与教师帮助孩子走出悲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了解,11 ̄1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0万的青少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把他们推向黑暗的坟墓?他们心灵的黑匣子里又装着什么秘密?还有多少孩子潜在着自杀的危险?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选登了几个青少年自杀的案例,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宋睿 《上海教育》2023,(31):71-72
<正>同伴交往是推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面对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在感受到同伴对孩子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的同时,更不乏各种担忧。家长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孩子的行为能让家长“放心”自然成为一种期待。班主任(导师)最贴近家长和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主要指导者。本文主要探讨班主任(导师)如何基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征建构指导框架,指导家长帮助青春期孩子提升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和青年员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出发,指出造成社会适应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青少年独立性教育的缺失与偏差。本文认为,青少年独立性教育中的常见误区是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保护以及过度放任,青少年独立性的关键点在于责任和使命感、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全的人格以及自信、专注、坚持的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独立承担事务、独立寻找答案、勇于创新尝试、敢于承担责任,并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成才立业之本。健康的心理能促进青少年个性的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品德,甚至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和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大多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持久、全面,也最深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畸变。一、错误的教育思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父母的急功近利思想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应试教育使不少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而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看法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在乎分数、名次,孩子就会学会追名逐利;如果父母在乎孩子的思想品质培养,孩子就会轻松自在地健康成长。但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家长,孩子的分数、自己的面子远比孩子的成长重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中学要上重点的,大学要考名牌的”。在家长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孩子极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和他说什么,不是充耳不闻的样子,就是顶嘴,有一万个理由。"孩子在幼儿园、小学时,家长似乎还能够充当领路人的角色,但当孩子进入初中,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似乎越来越难。青少年的叛逆问题时常困扰着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