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乐演奏中出现失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并解决它将直接影响所演奏作品的质量.文章从音乐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别从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思维三个心理阶段针对演奏失误给予分析,并提出一些在教学中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器乐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独立掌握乐曲内涵,具备演奏技巧,快速提高器乐的演奏技巧及演奏能力呢?笔者有以下拙见: 一、培养学生的再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3.
音乐记忆作为一种智力性心理因素,它的运转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整个心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器乐演奏活动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细微的心理过程,在演奏过程中,中枢神经积极参与活动而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感觉、思维、记忆、情绪意志力强化等),这些心理活动、状态,使演奏者再现音乐时的创造性每每表现不同、风格各异.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是器乐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器乐演奏评价体系属于艺术范畴,过于抽象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难以促进器乐教育演奏领域的科学发展。当前器乐演奏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利用信息技术和器乐演奏教学之间交叉融合,实现器乐演奏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将有利于器乐演奏教学模式的变革、效率的提升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器乐演奏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必将对器乐的教学、研究以及技术手段的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打击乐演奏在我国器乐演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演奏技巧,要想对打击乐作品进行完美呈现,不仅要加强对打击技巧的应用,还要注重演奏过程中的心理调控和意识培养.本文对打击乐演奏中的心理与意识调控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打击乐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6.
器乐演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演奏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展示,还伴随着一系列审美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本文具体从“知”、“情”、“意”三方面论述二胡演奏的审美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7.
闫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8-19,22
器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表现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公开性、时间性、技术性、创造性等特点,表演时会出现各种紧张现象。无论是技术性的紧张还是心理性的紧张,都会导致演奏者在演奏时出现音乐表现的失常。试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和分析器乐演奏者表演时的心理现象,研究和解决制约表演水平发挥的成因,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器乐演奏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演奏技艺,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演奏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以最大限度降低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是器乐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但过去,人们往往只强调技巧和情感的处理,忽视了心理素质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也非常薄弱。因而,对于从事器乐教育的教师来说,除了平时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由于受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的冲击使民族器乐的发展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民族器乐的社会功能、演奏目的发生了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有助于我们对当代民族器乐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很多器乐学者和器乐演奏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或经历:自己感觉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首乐曲的演奏,而且过去确实练习得很顺手,演奏得很出色,但在演奏中由于偶然失误,而导致心情紧张,此后,对演奏就十分厌恶,十分担心。心情变得急躁不安,思维迟钝,反应呆板,在一段时间的演奏或练习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无法调整动作,排除失误。时间长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心,因此,以后就难以集中精力练习或演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