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审美救赎是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审美主张,目的是要把人的精神从工具理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然而,审美救赎对于理性的排斥却又使自身陷入悖论之中。在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文化形态中,不仅艺术的审美性难以独立存在,而且其主体性也被一种总体化的手段所吞没,从而使审美救赎关于拯救人性的理想趋于破产。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异化了的社会,它犹如"铁笼"一般牢牢将现代人囚禁于其中。而在这样"无望"实现解放的"铁笼"社会中,艺术则能以其自身的形式对苦难和罪恶进行赎救。阿多诺站在现代主义巅峰的高位上,以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为逻辑起点洞穿了启蒙理性统治权力的狂妄,以否定的辩证法进一步揭露了启蒙理性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所依傍的形而上学统治权力的秘密,最终用现代主义艺术当作拯救手段来对抗高度发达的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而现代主义艺术由于包含了现代艺术的内在基础及其"反艺术"的成分,因而这条悲壮的救赎之路自然终结了现代主义及其自身。  相似文献   

3.
审美发生学的事实表明审美经验中人们是以有用先于审美快感的观点去对待事物。中西方视美善一体,善为美的本质。当审美作为一种内省经验来认识,对象的形式感不再成为某种概念的逻辑思考时,美从而超越于一切现行价值体系而获自足和独立。审美现代性致力于对日常生活平庸状态的批判,审美消解了西方传统美学的崇高,审美艺术承担了宗教“救赎”的超越功能,进而对大众审美生活进行先锋性的引导。甄辨适于中国本土的审美异质因素,将对当下的文化生活范式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星华 《现代语文》2006,(10):66-66,50
海子有这样一首诗: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二 ——《夜色》(1)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时期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席勒主张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他认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恰恰是一个审美的人,他在狱中无比珍视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夺走的音乐之美,时刻点燃着他对生命的希望和热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将“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贯彻到生活领域,以实现艺术拯救生活的梦想一一审美救赎,但过分强调形式的表层生活艺术化以及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却导致其审美救赎的失败。当今消费文化甚为流行,现代人也面临王尔德式的困境,生活艺术化实践出现表面化现象,在反思并剖析二者的同时,搜集现实生活中深层次生活艺术化的成功案例CCSweets和马灯部落进行实证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深层次生活艺术化方法,以实现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对传统的批判过程中,彰显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与原则。其关于“审美无功利性”与“自由美”的命题涵盖了艺术的自律性诉求,成为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康德在强调审美主体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其审美理想的二律背反定律与“依存美”的的概念触及到审美观代性中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先后断裂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而后者是对前者在美学上的反思和超越.作为美学范畴之一,审美现代性的建立自然离不开审美距离这一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和美学家的西美尔正是在审美距离的基础上,从生活距离和艺术距离两个维度丰富了前人的“距离说”,并将其运用到时尚理论,他详细深入地分析了时尚如何同过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救赎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时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和本雅明都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对现代性的反叛和救赎.马尔库塞在意识形态批判之中终于寻找到他的审美乌托邦;而本雅明则发现和拯救了"寓言",形成他自己的审美救赎,同时他还在资本主义现代艺术中发现了碎片、震惊和断裂.通过对二人艺术及审美观念的比较,希望发现他们审美乌托邦和审美救赎的异同,并努力将之与现代社会批判作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0.
韦伯认为世俗化是信仰消解的内驱力。当下,质感的、非理性的审美世俗化倾向使"审美的乌托邦"濒临危机,在宗教伦理没落的地方,人类的精神当归属何处?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那么,我们对时代是否也应该进行反思了。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闻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因自身遵循的商品属性和市场需求而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意义、主导内容、正统话语、外在环体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解构。依据大众文化的内涵特征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求,需要通过整合维度,即社会价值实现与个体生活关切,理性价值满足与感性需要形式,主流话语引领与多元声音并存,大众媒介运用与新兴媒体融合,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解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性化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生活,给当代大学校园化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改变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思维方式,催生了多元化价值观念,动摇了高校的校园主流化。章对当前高校校园化的再选择进行了剖析,指出必须重建高校新型的校园主体化。  相似文献   

14.
审美人生与审美生境的对生与共生构筑了生态审美理想。生态文艺人、绿色人生、艺术人生与自然人生是生态审美历程的四个阶段,也是生态审美理想的一般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与终极目标。生态审美理想是生态规律与审美目的的统一、是生态审美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的统一、理念与实践的统一、自然与生命的统一、生态审美艺术化与艺术审美生态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小说形象在现代审美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主要表现:一是不仅《西游记》小说形象在民众事象中广泛延续,而且在社会重大变革中也可见其影响,毛泽东屡次引用便是显著例子;二是小说文本被改为戏剧、诗词、电视剧各种形态;三是现代小说创作包括鲁 迅、张恨水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序受到《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诗分行书写是音节的需要,追求听觉美;还能构筑新颖图形,追求视觉美。如果二者融合在一起,必能产生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整体文化与文学是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整合,区域文化与文学是整体文化与文学图谱中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既具有异于他者的区域性,又具有同于他者的整体性。城市发展的任何战略都必须立足于文化战略,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重庆无论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密集的文化人才方面,还是在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开放的文化心理方面,与其他一些大都市相比都有着绝对的差距。重庆已逐渐表现出其文化自觉,正在努力将重庆的城市文化特征经过现代整理,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区域文化形成作家不同的内在气质及其作品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文学面貌,成就和影响都极其有限。但是时间一定会孕育出具有明显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重庆作家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文化选择和文化开放中形成自己的文学禀性和特色,完成具有特色区域性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特征及现状的把握入手,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未来格局做出了总体把握和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19.
审美理想就是人们关于审美对象的宏伟蓝图 ,是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条件 ,它对审美创造具有反作用 ,同时又具有时代的、民族区域的、阶级的、个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