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  相似文献   

2.
另类是布鲁诺面对罗马教徒的唾骂时的“日心说”。另类是莫扎特面对传统音师的质疑时的《魔笛》。  相似文献   

3.
“罚款”小议阜南柴集职高王仲礼当前,社会上流行着一种「罚款热」,完不成任务,罚款;不按期交提留,罚款;违章肇事,罚款;超计划生育;重罚……,诸如此类,罚款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应运而生,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市场经济的「新举措」却被一些教育界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4.
5.
“时髦”一词,自问世以来,似乎就是应该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大喝一声:“你这短命的东西!”不是么?当初,街上流行的喇叭口,人们称之为“时髦”,飘飘的长发,斥之为“时髦”,到现在风行的迪斯科、颤微微的歌喉,一发呼之“时髦”。对于这些,本无所谓对,无所谓错,即使我们的老祖宗,恐  相似文献   

6.
王书龙  张海明 《班主任》2004,(10):42-42
《吕氏春秋》里有个德育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战乱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村落里,接连好多天没有粮食吃,只能以野菜充饥.看到老师挨饿,颜回于心不忍,就四处去讨米.好不容易讨来了米,等到米饭快熟时,却掉进了一些灰尘.颜回为难了:就这么给老师吃吧,怕不洁净;扔掉它,又觉可惜,于是就一把抓起来吞吃了.碰巧,这个动作被孔子无意中看到,他很吃惊,以为颜回是在偷吃.等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孔子感慨地说:"以为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以为可以依准的是自己的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请弟子们记住: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7.
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这里既有言传身教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们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谈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大潮冲击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结合微观的分析,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二、“风”是一个象片美学概念;三、“风骨”是一个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概念,从耐得出质朴,刚健,骏爽的艺术风格是“风骨”的根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择校生”小议张晓静近年来出现的“议价生”、“择校生”现象,从一开始便引起教育界内外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对当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十分有意义的。顾名思义,“择校生”不是按学区入学的学生,而是那些避开本学区,舍近...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小议曾祥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学生的流失。学生流失的原因,除了贫困、交不起书费、学杂费和部分家长目光短浅之外,“应试教育”模式的运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升学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应试教育”弊病在于忽视大多数人的发展,只...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例的。在学校,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就意味着知识的多少,也意味着能力的提高程度。换句话说,“高分高能”是正常现象,是合乎逻辑,理所当然的。但当前学校里“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已成为应该重视、应该研究的一大难题。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考试问题,教的问题和学的问题三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2.
近来,笔者从网上、电视上、报纸上以及杂志中看到了一个新兴的词语“拼客”。《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拼”字有多种释义,其中一种解释为“合在一起;连合”。而“客”多指人,那么“拼客”必定是“连合在一起的人”了。  相似文献   

13.
“罚作”小议梁爱喜者邻居,有个孩子在某小学读书。最近,因完不成"罚作一目遍",几次闹着不上学。目睹之后.引起一番沉思。有的教师,经常布置繁重的课外作业,或是"违我者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采。作业过多、过难,学生难免出错。作业错了,教师应该引导订正。不...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方老师:一个完整的中国中学生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当一个人在某时突然产生了一种清高、一种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心理和想法时,他该怎样调整过来?最近几年,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爱伪装自己的一切,尤其是自己平时的性格、行为等,都很巧妙地伪装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好的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他们所做的一切,我真不能理解。希望您能给我回信。一个被烦恼包围的男孩赵生11月2日赵生同学:看了你的信,我很高兴,高兴的是你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中学生形象应该…  相似文献   

15.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比如:地球上有空气、水、生物,科学家已证明火星上也有空气、水,那么火星上是否也有生物?这一推断就是类比的思想方法。现实生活中类比的事例经常遇到。下面仅就中学数学中的类比事例谈点窥孔之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试题中,我们常常会碰上各种各样的插入语。作为一种独立成分,插入语与句子中的其它部分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没有语法上的联系。它们常出现在句首,有时也可用于句中或句末,常用逗号与句子其它成分隔开。从意义上讲,插入语可分为两类:情感类和结构类插入语。前者表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时常听到有的教师为准备一堂“公开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可课反而上得没有平时理想,心里十分懊恼,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讲必须精,究竟怎样理解“精讲”呢?我认为“精讲”就是讲的“精确”。“精讲”可以是“少讲”,但不是一切“少讲”都算“精讲”。是否“精讲”不取决于讲得多少,而取决于讲得是否“精确”。“精讲”应该准确地把握教材实质,切合学生实际,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能突出重点难点,恰切地讲解字词句篇。所有这些,都要求精确,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则是基本的。我们不把“精讲”解释为“精细”,是避免造成烦琐;也不把“精讲”解释为“精深”,是惟恐失之穿凿。“精讲”可以讲得少,越到高年级可能越少,但不是为少而少。它是从大量的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最关紧要的、最切合实用东西,既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又注意到在训练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要做到“精讲”。在备课上就必须花费精力,不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19.
小议“严”     
一些班主任认为,在教育学生问题上,一定要严,否则教育教学的任务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所以,有的班主任主张在接任新班之初,一定要给学生来个“下马威”,以此镇住学生。严厉的班主任,只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老师面前,外表上表现得毕恭毕敬,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内心是否真正诚服?是否能与老师真心交流近年来,校园内师生间的不良磨擦时有发生,许多事情都与班主任老师过份的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认为,一个受学生尊敬有威信的班主任,往往是在“严”字上能做到严而有“度”、有“格”、有“法”。严而有…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里有个德育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战乱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村落里,接连好多天没有粮食吃,只能以野菜充饥。看到老师挨饿,颜回过意不去,就四处去讨米,好不容易讨来了米。等到米饭快熟时,却掉进去了一些灰尘。颜回想:不管它,怕不洁净;扔掉它,又觉可惜,也不吉利,于是就一把抓起来吞吃了。碰巧,这个动作被孔子无意中看到了。孔子很吃惊,以为颜回是在偷吃。等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孔子感慨地说:“以为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以为可以依准的是自己的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请弟子们记住:认识和了解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