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闫存文 《武当》2000,(1):19-20
太极拳的原则是松柔轻灵,丝毫不用力,着重使用内劲。何为内劲?即是用功中以姿势套路运动集聚成的丹田劲。此劲是先天自然之气和后天人之本力所结合的统一体。它是通过气与力配合转化,达到丹田,再随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劲。劲与力相比,力滞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显而劲稳等。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尤志心 《中华武术》2007,(11):32-34
我写的《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后,一些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认为"内劲"并非肌肉力,而是一种丹田之气。为了辨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结尾对内劲所作的一个概括:内劲就是一种肌肉力,人生而有之。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训练.使这种肌肉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3.
黄玉根 《武当》2014,(11):21-23
太极拳之内劲是精神意志力和肢体原始力的结合能量,其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内劲和原始力具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想让内劲在日常锻炼中有所提升,就必须按照掌握内劲形成规律去持之以恒地训练,日久自然上身。内劲在作用于他人时,不但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同时也有与其他武术运动不同的爆发能量。  相似文献   

4.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5.
陈颜胜 《精武》2010,(8):52-55
一、太极拳内功与拳架的关系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功拳,关键在“内”宁,内功即丹田气;内劲即呼吸力、丹田力、意念力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陈颜胜 《精武》2010,(8):62-64
呼吸力、意念力和丹田力是太极拳内劲的精髓,也是太极拳内劲的精华所在。只有将三者的内在完美地结合,你才算真正地踏入了太极拳殿堂的大门。太极拳是强调用意的武术,因为太极拳的内劲是含而不露的,所以必须强调用意、强调用意念力。  相似文献   

7.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7):33-34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是练拳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相似文献   

8.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  相似文献   

9.
陈代明  黄飞剑 《武当》2010,(11):24-24
龙形滚丹田是心意六合拳内功修炼的核心功法之一。该功法为定步动桩,主练丹田内劲,动作气势宏阔,劲力十足,是增强人体筋骨之力,修炼内劲的上好功法。笔者习此功法后,甚感长劲颇快。现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学练内三合意气力,我对此中的力,曾经换成一个劲字,自认为高明,其实是对拳技的片面理解。由于把懂劲的惭悟过程简单化了,才出现了这种换字偏差。练就意气力内三合的结果,是促生内劲的增长,把锻炼的结果,与意气要素平列为意气劲,显而易见,首先是概念上的划分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12.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13.
我写的《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在《搏击》等媒体发表后,各大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认为内劲并非肌肉力,而是一种丹田之气。为了辨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结尾对内劲所作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4.
梁凯明 《武当》2012,(4):23-24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征就是体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内鼓,有掤劲拳术之称。在杨公澄甫遗著《太极拳练习谈》中也讲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的所谓"刚"和"针",指的都是太极拳的内劲。当前有许多人练拳只见软不见刚,把柔理解成软,把柔与软混为一谈。太极拳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常说的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太极拳之"柔",《拳论》上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掌握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由此可以看出练好太极拳柔刚途径就是学会放松。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中常讲的“劲”不同于一般的力,是太极运动中特有的一种力量素质.劲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极之“劲”有内劲和外劲之分又有整体性,是一种整体劲,在实际运用中均以整体形式发放出来.文章从古人论述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太极拳的整体劲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相似文献   

16.
李正 《武当》2014,(3):14-15
一、内劲及其表现形式 道家在修炼中把“能量”和“精神”的结合称之为“燕”-也就是“内劲”。内劲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尤志心 《精武》2007,(2):24-25
凡学过太极拳或读过太极拳文章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最迷人、最神秘,使用频率也最高,这个词就是“内劲”!神功再现何谓内劲?各家各派的解释都不同。姑且先看一看太极高手发劲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9.
杜式显 《武当》2012,(5):22
近年来重读赵斌师公所写的《内功要领》一文,有所感悟,进而引发了对内劲"发之于气"、"气敛入骨"的思考。何谓太极拳的内劲呢?师公指出,"内劲,乃蕴之于内,发之于气,主宰于腰,柔中寓刚之劲也。"首先,这里所指的气,并不是呼吸的外气,而是内气。所谓内气,是通过气沉丹田,使气遍身躯,中气贯足,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06,(11):20-23
四肢无力。太极拳蛇手猫步,四肢松舒,酥软如绵,空空灵灵,浑雄如醉,以柔用事,毫不托力,谓之无力。太极拳发老子道德之意,法无为自然之德,畅自然柔弱之用,在松柔顺舒,不用后天拙力的太极动式中,逐渐感知动式中的静力,复从静力中觉知内劲,再由劲路而得悟内运之气脉,而进入意念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