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3,(2):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2,(3):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如何掌握听劲是学习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写字如何拿笔,笔不会拿,字怎么写?太极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问题是:不会"听劲",如何能"懂劲"呢?何谓太极"听劲"?太极"听劲"就是在老师或对方身体上触摸太极松柔之感,即感受人体因松柔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听劲分动态中听劲和静态中听劲,所  相似文献   

4.
陈雄 《武当》2013,(5):23-24
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2010年2月2日12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扬名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李真 《武当》2014,(2):21-21
“拥”劲是太极拳的四正推手技法之一,是太极拳中特有的一种劲别,是群劲之首。拥字的含义是拥架、挡阻,用来防御对方的进攻,动作主要是向前,方向为正。其劲力的接触点在手腕到肘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手指到上臂。因此说“拥在两臂”,其主要拳式有起式和左右拥等等。  相似文献   

6.
梁凯明 《武当》2013,(2):16-18
在《太极拳论》中就有这样的关键语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虽然字字珠玑,如果太极拳爱好者不熟识揣摩,却也难得门径。“内劲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在孙禄堂所著的《太极拳学》中论之甚详。太极拳要求“运劲如百炼钢”和“运劲如抽丝”,对太极内劲的练习需要严格按照整体柔顺,  相似文献   

7.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8.
王文贤 《武当》2011,(7):14-15
要想弄清什么是内劲,首先应该搞清楚劲和力的概念。有人说,从汉语词典查的结果,劲与力是一个意思。我认为,从传统文化来考虑,劲与力不仅不同,而且完全相反、相勃、相克,不能共存。如果用力练太极拳,则不会得到内  相似文献   

9.
顾留馨 《武当》2013,(3):14-17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所谓太极,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实际上是指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从无到有,就是阴阳的根据。"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拳术。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一分为阴,一分为阳,  相似文献   

10.
徐太平 《武当》2009,(3):15-17
习练太极拳,只练拳架,只练推手与拿法,而不练太极拳打手,就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灵活运用拳架中的各种招术,很难与别的拳法、打法相对抗,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领会并真正掌握了太极拳打手,能真正将太极拳的最高造诣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李滨 《武当》2000,(5):32-36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道学经典之一。它以其广大悉备而又言简意赅,乃成为修真悟道的经典著作。太极拳术是武当道教内功修炼之动功形式,它深刻地汲取古典哲学,特别是《阴符经》的道学思想。本文作者通过逐篇逐条地对《阴符经》的经文独出机抒地语译,直指其玄机奥义,并且与《张三丰太极法说》和王宗岳《太极拳谱》之基本理论、经典歌诀以及先贤语录进行汇通互释,揭示了太极拳科学所蕴涵的“阴”性思想文化特征与技术真谛,对于太极拳乃至内家拳法入门引路进而登堂入室以及深入研究,都具有启迪意义。因此,本刊特隆重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12.
吴成德 《精武》2009,(9):60-60
我以为,李品银是位非常杰出的杨式太极拳专家。他文能健身治病,武能技击,开创了以深厚的太极拳内功治病数万人次的先河,真是位极为难得、少之又少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和大家谈关于李氏形意太极拳内功之前,先简略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习武历程。我少年崇尚武学,高中毕业不久便背着父母自陕西偷跑去湖北的一个知名武馆学习少林拳、硬气功、散打三年,因成绩优异留在武馆做了将近两年的武术教练。后因伤离馆辗转至深圳工作,同时开始接触并学习瑜伽术。1994年开始教授瑜伽至今十五余年,这期间还拜师兼修孙氏太极拳多年。近二十年的痴迷苦修只因心中那股浓厚难舍的武术情  相似文献   

14.
顾新法 《武当》2013,(6):19-21
阎芳的"凌空劲"惊动朝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进行了抨击,可见国人对太极拳的重视与关心。太极拳到底有没有"凌空劲"?回答是肯定的。一、现实存在"凌空劲"它不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于影视剧的表演。凌空劲确实是太极拳的上乘功  相似文献   

15.
具我二十余年在国内外访问交流、传拳授艺的经验了解,很多人对陈式太极拳的放松与发劲了解不多,感受也不深。以下是我多年来在练功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现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练功起到些帮助和启迪。如有不到之处,请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16.
陈颜胜 《精武》2010,(8):52-55
一、太极拳内功与拳架的关系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功拳,关键在“内”宁,内功即丹田气;内劲即呼吸力、丹田力、意念力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玉林 《武当》2001,(9):18-19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瑰宝,影响遍及海内外。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武术名家。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禹廷(1887-1982)先生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杨禹廷先生毕生致力武学,武功精湛,武德堪为大家风范,为武林同道景仰。杨鑫荣老师系杨禹廷先生长孙,自少年时起即随祖父学练拳械,深受杨老精湛武艺的熏陶,尽得杨老追求武术至高至精至妙之境界。杨禹廷先生仙逝后,杨鑫荣老师矢志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淡泊名利,潜心研习拳艺,笃行不倦,敢于突破成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武学方面造诣颇深。杨鑫荣老师虽未正式收徒,但他一直注重培养武学后进,分文不取。以高尚的武德、绝妙的中华武功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并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捷径的教学效果,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们。  相似文献   

18.
梅墨生 《武当》2011,(6):27-29
(接上期) "神拳"——胡耀贞胡耀贞师爷是李经梧老师的另一位老师,他以心意六合拳和子路(午)太极拳见长,尤精内功以及医学等,曾从师几位道士学气功。他原籍山西,原来有家产,但因习武练功,财产都散尽了,新中国成立后便在北京以教功行医为生。一次,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等几位师兄弟去看胡耀贞老师,正赶上胡师爷在打坐。一见几位徒弟来了,胡耀贞说:你们谁给我弄下  相似文献   

19.
20.
张宝银 《武当》2012,(9):21-22
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