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炽认为教育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国传统教育存在很大缺陷,他从拯救民族危机的高度,主张发展留学教育,完善留学方式,培养实用人才,变通科举制度,发挥留学人才的积极作用。以留学教育为参照,他主张改革洋务教育和书院教育,加强实用技术教育;主张利用驻外使署机构,译介传播西学;发展海外华人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 ,新桂系深感民族危机严重 ,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反应极为强烈 ,不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发表了许多抗日言论 ,清醒地看到了国家民族所处的危机 ,极力主张对日作战 ;在国民党集团内部率先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并以抗日为己任 ,提出了“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的口号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陈炽,早期维新思想家,他的国防思想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是其国防思想形成的基础。四维说是其边防思想的主要内容。海防思想上他主张控制南洋,筹划东海防务,具有了初步的海权意识。他的国防思想贯穿着“勤远略”,“先富而后强”,“国防高于生存”等新的国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陈炽正处于这个转型时期的非常时代即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作为一名背离传统思想的有志之士。他为追求国家富强、探寻经国要术,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整顿吏治、改革司法制度、设议院、采取君主立宪政体等诸多有价值、有远见的政治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1836—1896),清末淮系名将。1884年6月,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划台湾抗法斗争事宜。1885年10月,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督办台湾事务和台湾省巡抚任内(1885年10月——1891年5月),对如何加强台湾防务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 首先,刘铭传认为:台湾在中国整个海防中的战略地位是“南北洋关键”、“东南七省门户”;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台湾防务。这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文晓村是当代著名的台湾诗人,他植根民族文化,针对台湾诗坛晦涩难懂的恶性西化诗潮,提出“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并从诗论与创作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积极探索,其主张已对台湾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有关陈炽改革思想的研究中,很多人认为陈炽明白提出了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来改变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本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陈炽本身的思想内容。由于这个问题密切关系到对陈炽改革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估价及其阶级属性的判断。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和商榷,以便推动对陈炽改革思想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8.
论陈炽的生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炽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他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认为生产是“富国之源”,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重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同期的其他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相比较,陈炽的生产观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代仁人志士的各种救国主张,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本文试图概括勾画甲午战后出现的救国主张和实践的轮廓,抛砖引玉,求教方家。一、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级的仁人志士纷纷挺身而出,提出自己挽救民族危机的救国主张。孙中山等人组织兴中会,酝酿以革命“振兴中华”;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力图以维新救亡。在此同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研究侧重于其政治观、经济观及生平等方面,而对他的教育观则关注不多。教育是陈炽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主张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坚守中国文化传统。他在实业教育、慈善教育、女子教育、华侨教育等方面提出许多合乎时代的主张,为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对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研究多关注于其政治观、经济观及生平等方面,而对他的教育观则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深入。教育是陈炽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坚持中国文化传统。他在实业教育、留学教育、女子教育、华侨教育思想等方面提出许多合乎时代的主张,为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化思想是鲁迅贯彻始终的思想主线。他以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为背景内审外察,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和方法;他紧紧抓住“国民性”这个“根基”问题,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性格的主张;他本着深邃、冷静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中国进步之路、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主张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曾国荃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他长期担任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他的海防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形势下的产物,并在担任两广、两江总督等职时,致力于发展海防建设,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在抗击侵略者入侵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提出了扼要设防、有备无患、固结民心、以变求通、先固本基等一系列宝贵的海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针对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人提出放弃台湾的错误意见,施琅上疏力主保留台湾,并屯兵镇守。施琅保台,主要是看重台湾的地缘战略价值,是为了加强海防,以保证清政府在东南沿海的长治久安。施琅300多年前提出的保台主张及其地缘战略眼光,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介绍晚清封建政治家-浓葆桢在1874年日本制造的台湾危机中,以钦差大臣身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在危机中他积极调兵遣将,部署海陆军力量,实施筹备台防中“厚集兵力”的军事谋略思想,挫败了怀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保卫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17.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以后,“海防”P1题目益为清廷所重视,并作为一个重要话题一直延续到清末。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其海防思想形成于1874年以后的第一次“海防议”。随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在海防实践中的经验,其对海防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建威销萌”海防思想体系,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李鸿章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海防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来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此前仆后继地进行斗争,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宋教仁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提出以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为内容的社会革命主张时,宋教仁却提出“民族的革命与政治的革命不可不行于中国”,并“必须与中国的客观现状相适应”的主张。基于这种认识,宋教仁十分热衷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极力主张内阁制,他认为内阁不好可以更迭,总统不好则没有办法改变,表达了他资产阶级宪…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为了寻求一种使中国迅速摆脱严重危机的政治制度,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出了“新式独裁”的政治主张。它既是民族危机的直接产物,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而寄希望于传统的政治强人的间接反映。揆诸实际,“新式独裁”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台海危机后,为避免中美在中国领土上的直接对抗,继续推进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第二次台湾危机后,针对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中共对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做出现实调整,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长远目标取代了尽快解放台湾的近期目标;中关建交后,中共顺应形势的发展,逐渐将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发展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