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结瞬间作永恒———随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摄影采访追记江式高1997年2月20日凌晨2∶30,我突然被电话铃声叫醒,编辑部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小平同志逝世了!我立即赶赴报社,编辑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图片专版。面对一幅幅自己拍摄的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照片,我...  相似文献   

2.
机遇·挫折与追求程亚男(深圳南山图书馆)我已近知天命之年,已经不再年轻。在这种年龄,应该比较安份。可是,我却于1991年年初毅然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舍弃了湖甫图书馆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南下来到深圳,受命筹建南山图书馆。我原来工作的湖南图书馆,是一座有着...  相似文献   

3.
深圳第一课     
苇笛 《出版参考》2011,(5):48-48
十多年前,我去了深圳。在朋友家安顿下来后,开始为工作奔波。 每天一大早。起床后我就直奔楼下的报摊,买一份当天的《深圳特区报》,浏览一番上面的招聘启事后,再乘车奔向人才大市场——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在那儿摆摊设点。在拥挤的人群里,我不断地投递简历,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无形的贡献     
无形的贡献深圳市总商会会长、原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马福元我们深圳赛格集团之所以在全国、在世界有较高的声望,这与新闻媒介包括楚天台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几年前我就结识了楚天台的张立功同志,那时他们经常宣传赛格,报道赛格,扶了我们一把。这几天参加研讨会,我...  相似文献   

5.
编来编去     
编来编去郭良原【深圳】屈指一算,编辑这活我也做了十二年了。看样子还得继续做下去。四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这辈子就吊死在编辑这棵树上了》,那是在来深圳之前。多少人来深圳后喜新厌旧(并非专指情感),放弃了在内地时做得好好的活儿,另起炉灶,重打江山,一...  相似文献   

6.
想当初,建特区,小平在深圳那儿画了一个圈儿,深圳有了今天。90年代初,小平在浦东画了个圈儿,以后浦东就起来了。现在等于中央和国务院在东北画了一个大圈儿,我认为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是时来运转。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南方都市报重新“包装”在网上流行一时的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在半个月里连续推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大型策划报道,在深圳乃至广东、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新浪、搜狐、深圳热线等网站,凤凰卫视、《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深圳的命运和未来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系列报道以深圳市长于幼军与网文作者呙中校的对话精彩落幕。缘起2002年11月16日,28岁的呙中校以“我为伊狂”为网名,分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贴出了长达1.8万字的《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文章恰如一枚深…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40万人的富士康厂区正在逐渐削减到10万~15万。这个代工帝国几年里向东、向北迅速扩张的气势,正如它当年落户深圳时一样,“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而深圳市及厂区周围的居民们。  相似文献   

9.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拖着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包南下已经是十年前的往事了。1994年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我毅然告别工作不到两年的黑龙江日报社,南下深圳,那种兴奋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深圳特区报社和香港星岛日报准备合办中国第一家合资报纸——《深港经济时报》,以《深圳特区报》和胡仙小姐(现在已破产)当时的实力和魄  相似文献   

10.
《深圳商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和商报的同志们交谈,我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他们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精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圳商报》创刊于1989年3月8日,开始是民办公助,周一刊,对开4版。同年10月,停刊整顿。1991年1月2日复刊,复刊后的《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机关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市级政府机关报。创业是艰辛的。1990年9月,总编辑高兴烈从北京到深圳走马上任。那时商报一无自己的编辑部大楼,二无自己的印刷厂,只有原商报的38人和两辆汽车。高思一看,对市领导说:“条件很差啊!”市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11.
张学虎 《新闻知识》2007,(11):10-12
深圳报业集团黄扬略社长提出深圳商报要闯出第三条道路,应该说,这是深圳商报面向未来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也是对深圳商报发展的一次新思索、新探索。作为深圳商报的一员,我想就我所理解的深圳商报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希望我所谈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致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作为经济特区的记,在报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一组组科技报道应运而生,如“863”在深圳,深圳市高科技发展述评,两届高交会系列报道,创办《创新空间》专版等等,许多同志称赞说,你们的科技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有什么秘诀?我慢慢琢磨这些报道,体味着,我们写的一些好的科技报道,都是新闻敏感与认识技术创新规律撞击出来的思想火花,两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寒风中传输,我把电脑搂在怀里9月25日上午10时,出访编队结束了对德国为期三天的友好访问,驶离德国最大的海军城威廉港,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继续访问。当“深圳”舰舰长发出“解除离码头部署”的指令后,我回到舱里迅速把要传真的照片编好,背起海事卫星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直奔直升机库顶。直升机库位于“深圳”舰的尾部,库顶高出甲板有十几米,从这里向四周望去,宽阔的大海一览无余。螺旋桨搅起白色浪花,在舰尾留下一条长长的白色航迹,渐渐地远离布雷斯特港而去。这里与北京有6个小时的时差,不允许我有任何怠慢。于是,我快速接…  相似文献   

14.
11月16日上午10时,返航回国的海军出访欧洲舰艇编队,徐徐靠上了上海吴淞码头。当我走下“深圳”舰舷梯、重又踏上祖国坚实的土地,我祝贺自己:在我多年的军事记生涯中,又增添了一份别人很少拥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我被聘为深圳市新闻出版局的审读员,转眼四年多了。回眸往事,感受甚深。审读,让我发挥了“余热”我原是广东省一家地市报——湛江日报社的总编辑。退休后,随子女来到深圳居住。原想来深圳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到深圳不久,正碰上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要聘请审读员,深圳报  相似文献   

16.
深圳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开发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Ⅱ2.0在我馆的运用已近二年,笔者就ILASⅡ2.0采访子系统在我馆的使用情况作粗浅的介绍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是这样亮出自己的“名片”。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来到深圳蛇口,在一家外资服装公司找到了一份“车工”的工作。我当时作为本车间最优秀选手,在业务经理的着力推荐下,成为参加公司“预提生产厂长”6名候选人当中的一员。面试中,我过五关斩六将,一举进入了前两名。在角逐的关键时刻,我自信“厂长”这个位置非我莫属了,因为另一名选手在工作中很多方面与我相比有差距。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相似文献   

19.
感动与宽容     
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从遥远的北方来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常常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很怕冷!其实真正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这座城市四季常青,每一个深圳人的勤奋、执着一直是我向往的人生状态。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整整三年。  相似文献   

20.
深圳商报复刊9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的小报发展到拥有超10亿总资产的“广东五大报”之一,建成了媒体群、企业群、建筑群,被称为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有记者问我:在报人生涯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了我们的班子、骨干和队伍,他们成长起来了。现在,我们报社有个好班子、一批好的中层骨干、一支好的员工队伍_一切业绩,部是群策群力创造的。 记得我刚到深圳不久,在与市长郑良玉聊天的时候,我不经意地提到深圳商报社的生活、工作条件太差了。他倒严肃起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