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业锋 《文教资料》2010,(20):154-156
初中学生课堂举手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探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的原因和"不举手"的学生心理动向,并探索改进的措施,以帮助和促使这些学生能积极自如地举起手来表现自己,大胆地畅所欲言,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笑",练习三的第一题我一改往日的做法:"大家喜欢笑吗?"我们的交谈开始了。听了我的问话,大家异口同声:"喜欢。"有孩子现出疑惑的神情,我接着道:"是的,没有人不喜欢笑。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喜怒哀乐中,笑的表情最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一百年来算,每个人一生平均要笑36000次。人们为什么这样喜欢笑,笑到底有哪些好处?""笑一笑,十年少。"有同学喊道。"你是说笑可以……"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抢了去:"笑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啊!""笑一笑,不吃药。"吕兴起站起来笑着说,"笑可以为人们治病。""笑还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聋校高年级的学乍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积累的增加,年龄的增大,感情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愈来愈强烈,他们有着健全人同样的内心世界,却苦于无法用语言与别人交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摸索刭通过周记的形式与聋生书面交流,是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体验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用心感受知识.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在当代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既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吉林教育》2000,(7):14-14
“玩”,即“玩耍”或做某种文体活动。“游戏”是指“玩耍”和“娱乐活动”,而“活动”较之以上两者则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可以理解为“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游戏”,所以“玩”、“游戏”、“活动”之间在概念上基本上趋同,“玩”涵盖了“游戏”和“活动”。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会很谨慎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高年级的孩子上课发言一般远不如低年级的踊跃。笔者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若要让孩子们把小手真正举起来,必须关注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陈枫 《福建教育》2005,(9A):40-41
四年前,第一次听到“数学日记”这个新名词时,我感觉特别新鲜和好奇,数学科也写日记?什么是数学日记,该写些什么呢?因为不想限制学生的想法,也因为我对数学日记的陌生,第一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时,我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也未做任何的说明。开始时,学生的日记中大多是和妈妈上超市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就像一本家庭流水账;或是数学课上了什么内容,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布置了什么作业,好比一篇简单空洞的课堂笔录。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每天早晨刚刚步入校园就会迎来你们那甜甜的“老师好”的问候,然后被你们前呼后拥着推进教室,看着你们那一张张如鲜花般绽开的笑脸,听着你们那叽叽喳喳如小鸟般的雀跃声,我感受着你们的天真、你们的可爱,有如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心情格外开朗。孩子们,谢谢你们!因为你们给了我一天里最美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课堂举手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为此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作者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探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的原因和“不举手”的学生的心理动向,并探索改进的措施,以帮助和促使这些学生能积极自如地举起手来表现自己,大胆地畅所欲言,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好孩子”     
最近,听了宿州一小张蔚玲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节课上得朴实无华,没有一些公开课上常见的热闹劲儿,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交流十分融洽。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而又不乏个性的发言让我暗暗叫好,尤其是张老师几乎挂在嘴上的三个字——“好孩子”,更令我心动。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同学,他们往往一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就指指点点。例如,“XX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我们的美术老师鼻子很勾。像一只猫头鹰,以后就叫她猫头鹰老师好了。”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湖北教育》2005,(10):28-29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飞扬,“情”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周益民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16.
17.
在“求平均数”课刚一开始,吴正宪老师便别开生面地向全班提出:“咱们分两组来做拍球比赛好吗?”孩子们自然喜出望外。“怎么比?”眼看每人都来拍球时间来不及,大家提议“选代表”,于是每组派4人(这蕴含着统计中的“抽样”),并当场根据每一代表的拍球个数作了统计。不一会儿,甲组发现本组拍球总数超过乙组,高兴地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18.
某日看到几个孩子在玩抓沙子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得最多。结果我发现,手抓得越紧,沙子漏得就越多。看到这,我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老师不正像那游戏中“抓沙的孩童”吗?“滴水不漏”的讲解、“绝对肯定”的传授以及“抱着走”、“满堂灌”、“嚼碎喂”的包揽行为,使学生成了接受信息的“容器”。要想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就应该松开那双“抓沙”的手,把“权利”的绳索扔给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组织同学们春游。在途中,李明突然跑到我跟前,悄悄对我说:“老师,我刚才发现田喜凤在路上捡到一元钱,偷偷装进口袋里了。”我笑了笑,把小凤叫到眼前,轻声问道:“老师听说你刚才捡到了一元钱,有这么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