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双高”专业群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由学校课程组全体教师研讨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操作流程,完善“双高”专业群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体设计。同时,通过“双高”专业群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全过程,逐步探索适合学校“双高”专业群建设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  相似文献   

2.
陈作聪  曲明鑫 《大学教育》2023,(24):137-140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指导工作中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课程实践与就业指导工作脱节、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笔者构建了面向高质量就业的“五个融合”创新工作模式,即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要求相融合、大四就业与大三实习相融合、专业课程调整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指导”相融合、毕业设计答辩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模式,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开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师范生就业目标功利化、浅层化、窄化等问题,在高校大三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的体验式课程教学实验,探讨课程实践成效,并进行讨论,认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以与高校师范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担当育人使命,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已引起了人们的注重和探讨。在此也想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影响因素,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当如何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做更系统一些的讨论。一、国家对就业指导课的定位教育部早在1995年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明确指出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党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22,(1):80-8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而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当前须按习近平“四有好老师”的教育内涵,锻造培养“双师型”的师资人才,以“四个引路人”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以“四个统一”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以“政产学研”的模式不断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场实践力、胜任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构建了一种实践教学体系———“三步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一体化课程—教学企业项目课程—分段式集中顶岗实习”三种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分三步开展实践教学,使教学逐步接近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是衡量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设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必要也很重要,分析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开设、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保障设计等方面实践与思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方式中存在着针对性欠突出、结构欠均衡、脱离实践、忽视个体差异、忽视学生需求等弊端,应尝试建构"三性兼顾、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和"院企联动、左右结合"的学习方式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科研三个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施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223”模式:构建以行业和专业方向的二级平台,实施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实行课程教学的阶段化、项目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将党组织建设、教学教研和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教研室按专业设置,支部建立在教研室实体上,支部管理班级.生产、教学、科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做到“以学出研,以研促产,以产助学,以产养研”.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职业胜任力是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等。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实施方法三方面,将职业胜任力模型理论引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徽州“三雕”课程师资架构和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架构与“三雕”课程建设落后,“三雕”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缺失。基于此,提出掌握“三雕”课程实践材料与技术、推进“三雕”课程建设的专业教学与口传心授、建构名师框架和“三雕”课程建设的新模式等建议,以期提高“三雕”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提高就业能力。本文从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类就业指导课程"特性"现状入手,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展开研究,抓住两大重点:"艺术类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设置"和"艺术类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指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41-142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还不长,存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系统性不够,教学内容不能突出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议学校成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组,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搭建实践体验平台,巩固、深化理论,为医院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3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背景下广州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广州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优化路径,包括重视实践教学;打造"互联网+微课",玩转就业指导课堂;依托"互联网+个性教学",因材施教;等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表、1901个班级课程表和课后服务项目表的分析发现,存在国家课程实施欠规范、三类课程界限不清、课程设置基础不牢等问题。使用实践逻辑理论分析这些问题,发现其造成原因是:课程新政策新要求导致场域规则变化,而学校课程管理者重视不够;自身课程理论素养缺失导致资本存量匮乏,而学校课程管理者意识不到;以陈旧的工作实施方式方法惯习应对新要求新变化,学校课程管理者应对不力等。突破学校课程“三表”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学校课程管理者政策意识,提高课程实施者课程素养,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立足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宏观的育人机制和师资队伍,到微观的思政内容挖掘、方法创新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对于发挥其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但目前在其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学生参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系统性、专业性、参与性、实践性等原则,以期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应通过系统设置四年的课程学习、多维度延伸课堂教学、建立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以及科学评价机制等措...  相似文献   

19.
罗仁贵 《文教资料》2009,(23):224-225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三成教育"理论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并就该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科培养方案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结构—内容”的视角,探究考察“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般普通本科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这三所不同层次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借助文本的实证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这三个核心要素,总结出不同层次师范类院校培养方案的异同,挖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应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与具体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及调整实践课程比例与教学评价制度”的三位一体策略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