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桥梁与屏障:当今中国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教育在个人社会地位获得和社会流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定型化使得教育成为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的途径,教育是一座联通上下阶层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随着断裂社会的形成,日趋明显的精英复制现象与文化再生产结合在一起,导致教育日益成为阻碍社会流动的"屏障".功能论与冲突论分别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诠释,只有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同时作为"桥梁"与"屏障"的教育功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还能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①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处于社会的弱势和边缘状态,无法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此,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基本表现,农民工弱势地位的产生原因,提出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的途径:赋权和增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潘祎 《科技文萃》2004,(6):82-86
最近,经济学界的人们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并由此派生出一个新词汇--"缩长".所谓"缩长",就是通货紧缩的"缩"和经济增长的"长".实际上,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起因为2002年7月份国内一个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员讲到我国当前经济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个现象在各个国家工业化历史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中都看不到,就是当经济增长率不断地提高时,通货紧缩现象却在复归,而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增加.他把这个现象概括为"缩长".到目前为止,这个现象可以说是我国经济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阶级也迅速地分化出了若干个阶层,农民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新社会阶层。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问题,探索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原因及其特点,这对于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丁爱华 《文教资料》2011,(24):161-162,2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动,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新生群体农民工的出现给城市建设和整个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子女的抚养、入学、教育等问题关乎国家未来,不容忽视。本文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表述表明,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基本生存状态的关怀到文化生活需要的关心以及对他们社会地位的重视。政府工作报告对引导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社会福利保障和精神文化需求有重要指导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也折射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渐变。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是因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诸多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希望成为城市的正式成员,但社会却还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在于社会的不公正、相对剥夺感的产生以及社会性歧视等。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在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社会地位、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从铲除诱发其犯罪的根源和土壤着手。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已经成为当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面对新的情境和任务,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对转化学习提出了强烈的诉求.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化学习,应采取以下策略:树立自觉学习观念、发挥触发性事件的作用、彰显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加强与他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6,(2A):22-23
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等均在发生转化。而这种转变使得教师待遇及地位、择校风行、农民工子女教育、异地高考等问题迅速升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编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小说中,不同的休闲娱乐方式与空间,超出了仅仅是满足弥补精神空虚文化饥渴的视觉需求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可以读解的"符号文本".通过这个"符号文本"来表征农民工和城市上层人士不同个体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大众化集体化低廉的休闲娱乐场所是农民工们"城市"身份的心理上自我认同的符号性空间;而高贵典雅价格昂贵的休闲场所成为城市上层人士确立自己品味高雅、权高位重的成功者形象,彰显自我身份地位优越性的符码.  相似文献   

17.
与一般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表现为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特点不同,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首先是从心理适应开始的。虽然女性移民因为婚姻得以进入城市生活,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而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又直接影响了她们与城市居民的接触和交往,影响了她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从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来看,城市女性婚姻移民应属于介于农民工和市民之间的"边际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二元制社会治理模式下城乡差距加大,必然导致农民工流向城市,而二元体制的社会治理结构又无法避免"民工荒"危机.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致使农民工遭遇身份歧视,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和城乡工业化差异成为农民工有序流动的障碍.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输出地和输入地的通力合作等路径以促进农民工有序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9.
媚俗已成为当代消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将媚俗倾向演绎得丝毫不爽.文化媚俗倾向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它是在世俗化语境中由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多个原因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媚俗倾向被精英主义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原罪".在价值论范畴中它是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的,其负面性同其积极性一样显著.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应对媚俗倾向共担责任.大众社会疏于理性思考而耽于世俗欲望的群体心理好尚为大众文化的媚俗倾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证明着媚俗倾向是一种有赖人文精神注入而加以修正的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生的辍学现象较少,文盲的现象已付之东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又有一个新的现象产生了,那就是农村小学生队伍中的后三分之一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一、原因分析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工"的出现,给村小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话题。"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中,多数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在老一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