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游仙诗是魏晋时期一种重要的诗歌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结着多少文人的希冀和梦想,忧伤与无奈。在看似沉醉与迷失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对超越的渴望:超越有限的时间成为永恒,超越狭隘的尘世,归于无穷,自由自在,与道逍遥。本文试图通过对游仙诗这朵诗坛上的奇葩剖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文人的心理路程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阮籍生命的悲剧性,围绕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悲剧的时代性:时代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性格的多重性。最后讨论悲剧生命与矛盾心态,性格的外显、澶泄方式:酒、道、清谈。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阮籍生命的悲剧性,围绕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悲剧的时代性:时代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性格的多重性。最后讨论悲剧生命与矛盾心态,性格的外显、澶泄方式:酒、道、清谈。  相似文献   

4.
魏晋是理性主义思潮高扬的时期。魏晋文人的理性意识与他们借游仙抒情写怀、阐道明理以求发泄内心苦闷达到心理平衡的方式发生矛盾冲突。这样魏晋文人游仙诗创作的目的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无奈的明知不可而又不得不为的新的悲剧之境,昭示出自悔、自恨、自欺、自我麻醉、自虐等更加苦闷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注重导源于儒、道的理想人格的设计。当这种设计受挫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儒、道的侧重则又有所不同。如身处战乱时期的阮籍、嵇康,他们更多的从道思想出发,试图由否定现实而寻求超越,从而建构起一种超脱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咏怀诗》主要创作于阮籍出仕司马氏之后,由于政治上的随波逐流而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力图用一种以狂与慎为特点的行为方式树立自己的方外形象,藉此曲饰人生的难堪。诗歌是阮籍自我压抑中的独吟,在内容与艺术上都深受其人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曲饰性。这种人与诗合一的文学创作成为作者的生命需要,又融入他的哲学思考,是非常个人化的,体现了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阴阳五行说对魏晋游仙诗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风格上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由于它对魏晋文学理论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游仙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阮籍、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存在着相似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也同中有异。本文对阮籍、嵇康玄学思想形成的过程、玄学思想的异同作了论述,指出他们的玄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都伴随着儒道结合,二者玄学思想的异同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天人合一"、"养生"、"音乐"的诠释及理想人格的塑造几个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二人对时政和文学的取向上。  相似文献   

9.
《咏怀诗》艺术风格上的悲情美,既是魏晋时期“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影响的结果,也是阮籍悲剧人生的艺术化表现。悲剧性意象的选择、悲剧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以及特殊句式的使用是其悲情美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仅是其玄学思想的体现,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蕴含有独特的美学内容;人精绝真美、外表风神美和空灵飘逸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阮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后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和评论阮籍,往往得到迥然不同的看法。研究阮籍的思维方式能从总体上把握他的思想,并能达到拓展和提升现代人思维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态中,以及自身的哲学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魏晋之际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老庄哲学思想成就了阮籍这样的畸零人格和审美的人生。从阮籍的人生可以窥见一代士人长久历史苦难的内化沉积,他通过对自然本体境界的追求,与苦难现实相对抗,在审美领域中寻找心灵慰藉。但展现在阮籍眼前的是价值的毁灭而不是实现,他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只是虚无。这也是82首《咏怀诗》所诠释出的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阮籍是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由于其家学渊源及其自小沾染,儒家思想可谓熔铸于其灵魂深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阮籍及其五言《咏怀诗》虽如刘勰所言"阮旨遥深",且粘连着不拘礼法的玄学风习,但在这外衣下仍是深刻的儒学追求。从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为主的儒学文论思想入手,可以真正拨开魏晋环境的阴霾和玄学风气的迷雾,理顺阮籍及其诗歌的儒家思想倾向,找到其人诗合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孤独感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寂寞无聊的情绪体验和孤苦无依的心灵感受。阮籍的孤独感,在一生各阶段无时不有,在社会和家庭中无处不在。他的孤独感浓郁而强烈,自觉而明确,其视野的广阔、程度的绝对和感受的深沉,都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凝重的孤独感,使诗人实现自我的完善与超越,使作品格调极高,文学与哲学结合得最早,成为划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而作家在生活中的痛苦体验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动力,更是形成其作品独特风格的根源。从创伤体验的角度来阐释阮籍《咏怀诗》的发言玄远的艺术魅力,以求能在他传统任诞不羁的形象中寻找一个新的阮籍。  相似文献   

17.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9.
对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一文的写作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通过对那次劝进活动的考察,对司马昭与二位魏主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阮文本身的细致解读,笔者认为该文写于景元二年而不是甘露五年。  相似文献   

20.
在阮籍大量的诗、、赋中存在着一种借游仙形式幻化时空的现象,这既是对现实时空的憎恶、反抗与超脱,同时也通过物理时空的无限延伸,为无限放大约自我精神与唯美人格提供一个无限自由、诗意栖居的终极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