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如果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只会使读者昏昏欲睡,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吸引人。如果在你的笔下出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语段,我们称之为文章的“亮点”,你的文章就会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我们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力争语言出彩,谋篇创新,内容见情,让文章多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一篇情辞慷慨的至情文字,文中表达其发愤著书观的一段文字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教点,在教学中我重锤敲击,针对这个亮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3.
此前写过一篇谈"好文章"的短文,认为表达意思鲜明有力,对读者有所帮助,又生动好读便是好文章,否则便不是。这里,再就对读者有所帮助的问题说几句。 说到底,文章好与不好都不是作者说了算,而是要读者说好才算数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读者说“好”呢?很简单,就是要满足他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读者就高兴,就喜欢,就叫好。如果不能满足,甚至跟他的需要相反,这时还指望他喜欢、叫好,当然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要写好教学文章,首先并不在于教师怎么写怎么讲究技巧,而在于教师琢磨的程度、思考得怎样。  相似文献   

5.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悬念法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读吴晓君的《笑意写在脸上》(载本刊今年第2期),读着读着,被故事《引号与鞋子》吸引住了,读完故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因此,我联想到我们写文章必须有亮点,文章的亮点就跟人身上的“闪光点”一样,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增色,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当努力使自己的文章“亮”起来。  相似文献   

7.
赵桂珠 《辅导员》2014,(13):38-38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人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8.
文章须从头读起,三句话中见高低。现在很多考生,对这一写作要诀定是深有体会,因而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习作,都喜欢在文章最前面,拟上一段醒目的题记,使其成为自己作文个性化的一个亮点,达到在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清·李渔)的目的。的确,好的题记靓丽夺目,让文章添彩增色,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适得其反。鉴于此,我们对作文的题记及其运用要有  相似文献   

9.
刘师勇 《现代语文》2007,(3):123-123
一处驰名中外的景区,不可能处处美仑美奂,绝佳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两个景点;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从头到尾也不可能字字珠玑、句旬金石,妙手偶得处也往往只是那么一两段,甚至三五句。这些妙处即是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或表现为主题的深刻,或变现为内容的新颖,或表现为结构上的别出心裁,语言上的独树一帜,技巧上的出神入化……文章之“亮点”,犹如砂石中的黄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质量的优劣。许多写文章的人深知个中道理,无不竭心尽力而为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岳阳楼记》的“亮点”,范仲淹凭此文而千古留名。“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似文献   

10.
文章妙处     
文章的妙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文字以外的东西.体会到作者想说又没说.但又让你体会到他处处在说。  相似文献   

11.
12.
当你站在山巅,看到莽莽苍苍的林海,如蓝天碧水,一眼望不到边。白云在山间缭绕,袅袅升腾。微风掠过耳际,似母亲的低低絮语。此时,你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在奔涌,不禁对着远山大喊一声:"大山,我来了!"山谷里立即传来一声或几声你的回音:  相似文献   

13.
好商品离不开包装,要让高考作文"亮"起来,也需要一番精心打造。一位高考阅卷老师说得好:你的文章里要有光辉,没有"太阳"也要有"月亮",没有"月亮"也要有"星星",没有"星星"也要有"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的作文就与高分无缘了。有了亮点,才能让阅卷老师心明眼亮,"一见钟情",何愁不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呢?  相似文献   

14.
张玉明 《小读者》2013,(7):35-36
文章的“腰”,即文章的中间部分。一篇好文章,“腰”必须挺起来,也就是使文章的中间部分内容突出,能吸引人的目光。下面有四种行文方式可供参考。一、以情节引人。文章若能做到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就能扣人心弦。那么,如何使情节曲折呢?1.巧设悬念。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相似文献   

15.
所谓引用,它又有“引语、用典、用事、引经”等多个别名,是一种有意借用现成话,如语录、格言、熟语、诗文名句、俚语和歌谣等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说明观点或者驳斥别人观点的修辞方式。引用在写作中极为常见,它是一种表达力很强的多功能修辞,可以用于文章的标题、题记、开头、  相似文献   

16.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  相似文献   

17.
徐方婷 《课外阅读》2010,(8):163-164
写文章既是在教育自己做人,也是在教育别人做人。既是自己在学习做人,也是在教育别人学习做人。既是体现自己的思想、志趣、抱负,也让别人学习这样的思想、志趣、抱负。而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常常只会记述事例,提炼不出主题,让人不明白他们记述的意义。这样就失去了写文章的意义。所以,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时学会立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生写作文时,都喜欢把话说尽,总怕读者不清楚,会发生误解。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常常笔墨多,行文长,给读者想象的余地甚少,力气花了不少,别人还是不爱看。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的同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写出的文章情感苍白,思想浮浅,未能给读者留下令人回味的艺术韵味。写作,是心灵的释放,也就应诗意地品读生活,品读出生命承载的浓浓情愫,使文章张扬着生命深邃的思考,濡染生命丰富的情感。惟有如此,文章才能飞扬着浓郁的诗意,显现丰富的审美价值,陶冶读者情操,开启读者心智,随之提升文章品位。  相似文献   

20.
所谓"重描",即有针对性地着重描写,它可以是锦上添花的渲染,也可以是平地起惊雷的奇峰突起,还可以是举轻若重的工笔细描。不管何种重描,其根本的描写目的都是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都是为了传达某种隐含的信息,或是埋下后文的伏笔,或是揭露文字后面的情感,或是透露作者的价值观。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如何运用重描呢?一、渲染:淡妆浓抹总相宜渲染,在文学创作中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