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味     
最近读了萧乾先生的文章《吆喝》,他描写了北京市场上的各色吆喝声,写得很细腻,充满生活的味道,且有思想。现在,我也来写下东北人独有的吆喝声,引门与萧乾笔下的吆喝声是不大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是著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他的漫画充满童心童趣,而他的文章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这篇《图画与人生》是他几十年前对中学生的演讲稿,今天读朱仍然充满新意:图画是我们眼睛的精神食粮,生活中不可缺少,它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由于这篇演讲稿较长,本刊分两期刊登,小标题是编者另加的  相似文献   

3.
秋天到了,小朋友们的来稿中,描写秋天的习作也特别多。这反映了同学们对于秋天的喜爱,也说明大家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因此本期特别推出“四季情怀”之“秋季篇”,集中选刊了几篇描写秋天的习作,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同学们的习作中充满了孩童的纯真感情,富有童真、童趣。在他们笔下,秋天是如此的可爱、有趣。宫瑜小朋友笔下的《秋天》,秋风“急急忙忙在树叶后面捉迷藏”,天上的白云也“跑着跳着玩得欢”,他用孩童式的快乐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秋天。蔡一涵同学的《我爱你,秋天》一文描写很精彩。“小灯笼般的橘子密…  相似文献   

4.
冯小亚 《现代语文》2008,(12):41-42
《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也是一则包含磨难、历尽沧桑、感悟生命的沉思录。它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难言的感受。史铁生在生活的磨难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坛里,把自己的思想和生命交付给地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活动于自然中的生命融为一体,从中感悟生命,升华生命。《我与地坛》同样也是一篇充满了美学意趣的散文,充满了对生命、对母爱的思考与情思。  相似文献   

5.
正偶尔浏览周国平先生的博客,发现他写的文章大多富有哲理。跟着他的美文,我们可以静心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己的心灵,的确是一种享受。《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散文集,几乎汇集了他1984年以来发表的全部散文。里面分12辑共80篇文章,每一篇散文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每一篇散文都是他的沉思,从中可以看出,周国平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美好生活当下,"你幸福吗"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追问。周国平先生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除了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其余三篇都是不折不扣的科技论说文,篇幅既长,难度亦深——科学术语频率较高,论述也采用科学家思维特有的方式——学生阅读时极可能因知识或思维的断层而出现理解的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7.
认识德富芦花,是从读《晚秋初冬》开始的。继而,又寻来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我大饱眼福,获得了许多阅读的乐趣。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所谓"情趣",是说在他的散文、随笔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德富芦花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在他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天生一颗仁爱、怜悯之心;青年时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受托尔斯泰和平思想和歌德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生性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初二语文第一单元,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两篇课内自读课文,一篇课外自读课文。内容不同,写法各异。《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选择了儿时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通过神态、心理和细节描写,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抒发了对老师深挚纯真的爱和深切怀念之情。《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则通过记叙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片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赞扬了他勤奋严谨、持之以恒、注重实际、坚持真理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祖  相似文献   

9.
《琥珀》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为学生刚刚学过《黄河象》,所以我认为关于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一定非常容易理解。因此,课堂上照样用同学们喜欢的“读——想——谈”的教学方法按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着。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除了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其余三篇都是不折不扣的科技论说文,篇幅既长,难度亦深——科学术语频率较高,论述也采用科学家思维特有的方式——学生阅读时极可能因知识或思维的断层而出现理解的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11.
孙晓雯 《考试周刊》2012,(94):41-42
《春酒》这篇散文情感醇厚,但并不晦涩难懂,文笔清新,内容又充满童趣,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是一篇非常适合阅读、鉴赏、写作训练的好文本。对于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把重点放在“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上。而且受到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启发,我确定了“胃知乡愁”这个教学主题。这部纪录片注重展现温情的细节。让人看的是“才下舌尖,又上心头”,口水与泪水齐流。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具有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当这位抑郁王子在生活的希望和理想被摧毁之后,他的复仇计划、心理和行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读起来感觉震撼人心,对人生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春天》是敬爱的郭老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一篇书面发言.在这篇发言中,郭老以他一生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旧社会摧残科学、迫害科学家的罪行;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周总理对发展科学事业寄予的殷切期望和对科学家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歌颂了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邦”,给科学和科学家带来了第二次解放,号召全国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人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阅读欣赏]读了这篇习作,大家恐怕会觉得,这个童话写得真美啊。本文作者在原稿中有一段话,说:“想起安徒生老爷爷一篇篇美丽而发人深思的童话,想起格林兄弟手中的《灰姑娘》,想起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稻草人》,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童话……”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一专题。选编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它们分别是《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专题,形成了专题统领,由读而写,由吸收而倾吐的较为严密的单元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谈骨气》、《弈喻》;两篇自读课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短论两篇》。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是理解议论文中记叙作用和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这是对第六单元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写实主义理论观照下,藏族作家德本加的短篇小说呈现出沉郁厚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人生歌谣》里的诸篇,故事各异,均有艺术创新之处。《枯叶》如一首凄婉的歌谣,如泣如诉,讲述命运多舛的同乡女友,虽有所向往,却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村长》一篇,凝重厚实,原生态地反映出西部农村的真实生活。村长塔巴个性丰满,是经验丰富,历经岁月沧桑的基层农村干部形象。小说描写真实,不粉饰太平,在德本加笔下的是毛茸茸的西部风情画,尽管里面也时有作家高度的主观情感介入。  相似文献   

18.
出版:新星出版社作者:李娟出版时间:2012年6月定价:29.8元【阿奔的话】2006年第10期的杂志上,我们选过一篇李娟的《粉红色大车》,后来她就成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常客,2010年第5期还应邀为《追忆黄金时光》栏目撰文。2010年前后,"李娟"成了文坛口口相传的名字。她笔下的新疆阿勒泰,让人向往,平凡琐碎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最重要的,是她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     
《科学课》2004,(7)
与上期已经刊登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动手测量》一样,以下两则均摘录自美国《科学探索者》丛书后附的《技能手册》,为科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资料。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科学课中,孩子们只是“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即使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如阿西莫夫说,也不会像做一套柔软体操一样,按部就班,而是“多项互动”,过程中充满了“灵感”、“顿悟”、“挫折”和“另辟蹊径”。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共同探讨。另外,这套丛书是给美国的中学生使用的综合理科教材,也请老师们注意。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魔衣     
《神奇的魔衣》是一篇读来令人惊奇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意大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迪诺·布扎蒂。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让人时而进入想象的空间,时而又回到现实的世界。虽然这种写作风格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但它与童话、科幻作品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