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第三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内部大多数行业发展也不甚合理.究其原因,有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行政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因此,从消除传统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束缚、大力发展第一二产业、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着力于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农村旅游业方面,探索搞活农村第三产业的途径,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起到沟通城市、辐射周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过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发展小成镇为实现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在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小城镇问题是制约我国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已成为我国城乡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倍受注目.邢台市小城镇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指我国县、自治县所辖的具有一定工商业基础的、文化教育比较好的、人口比较集中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对小城镇在社会经济中地位的认识 ,经历了从“小城镇大问题”、到“小城镇大政策”再到“小城镇大战略”的提升过程。这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结果。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合理选择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性载体 ;加快小城镇建设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发展小城镇的对策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型.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耕种为本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劳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针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和分析小城镇建设中的成就及问题,以“两个根本转变”为原则,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关系,探究小城镇建设的相应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建国40多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小城镇已发展到55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4500多个,乡政府所在地集…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中的质与量,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化建设,小城镇建设中的政府领导与群众参与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莉梅 《天中学刊》2001,16(3):112-114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它既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牵动力很强的结合部。以小城镇为载体,集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一、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状况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枢纽,是农村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是农民自己的城市。3-5万人口的小城镇就能正常发挥其在农村经济中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益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小城镇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小城镇与城市化、小城镇与经济增长点以及小城镇与户籍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而且可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户籍制度的改革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契机,营造一种包容和善待外来人口的良好氛围将有力地促进小城镇的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了经济建设腾飞需要三个产业的并肩发展,因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产前产后各种服务,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又消化了第一、二产业的剩余劳力。随着我国农业的逐渐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脱了“小而全”的枷锁,也分离出许多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必然流向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黄冈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本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规划问题。分析此类问题可以为当前的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小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浙江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小城镇城市化水平低,聚集功能弱等。进一步促进浙江小城镇发展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中如何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决定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好小城镇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也是决定小城镇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加快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城镇化的步伐,又要求在经济意义上实现农村地域的城镇化。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道路应该抛弃,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因此,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镇体系是生态文明、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动体现。建设生态城镇体系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利于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别于传统发展的战略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发展核心城市,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县城,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镇。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石,可以从战略合作、政策扶持、先进技术、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升产业水平,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大量移民进入牡丹江地区,区域经济得以开发,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牡丹江地区城镇兴起的根基;农产品的外运和销售为区域城镇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农产加工业的发展为区域城镇的兴起奠定了手工业基础;林、矿业的开发与建设对区域城镇的兴起有着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和国家建设的战略方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今后农村建设的重点。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杨凌示范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示范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对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与产品、劳务供给相比,就业供给是第一供给,而产品、劳务供给则是第二供给。在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人口中,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主体。中国的城镇反贫困,除抓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外,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即第一供给的优化是中国城镇反贫困的基点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及城乡现代化建设。城镇建设涉及社会学的、经济学的、历史学的、民族学的、建筑学的、园艺学的等等内容 ,必须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如何经营城市、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建设生态型村庄、小城镇、城市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成果。我国对建设生态城镇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市等不同层次建立了一批很有推广价值的示范点。运用循环经济原理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问题探讨,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基础,目的在于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的构想,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