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有效的交际指听话人在任何情节内都能够理解说话人意图的交际。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意识的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燕姣 《考试周刊》2007,(38):47-49
面称是当面称呼听话人的一种称呼语,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面称作为呼语不仅表呼唤,还反映和传递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不同的面称预设不同的语用用意、表达联合情感和分离情感维度上不同的人际关系信息。本文以流行的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的对话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境中,面称的语用移情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用移情是言语交际中的有效交际策略。交际双方要成功地移情于对方需要做出两方面的认知努力,即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语用移情也可以在关联理论中得到解释。交际双方在移情过程中做出的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是指导说话人生成最佳关联的明示话语和引导听话人获得最关联的语境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6.
"咱/咱们"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本文通过对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中"咱/咱们"用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语言标记理论的角度将其用法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所具有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咱"指称自己时最为普遍,乃其无标记用法,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有标记用法分别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 "咱们"的无标记用法是用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其他的用法像指示说话人及其伴随方、说话人自己或者听话者为其有标记用法."咱/咱们"除了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外,还有语用移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歧义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在语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说话人的选材不当,伴随符号的使用不当以及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不明,再加上听话人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失误,听话人在交际时心理状况和主观意图及语境的不恰当等,都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9.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0.
论英文呼语中面称的语用移情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称是当面称呼听话人的一种称呼语,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面称作为呼语不仅表呼唤,还反映和传递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不同的面称预设不同的语用用意、表达联合情感和分离情感雏度上不同的人际关系信息。  相似文献   

11.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这一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制约手段在话语生成、话语理解和话语连贯性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上的移情就是指在利用语言交流时对语言的理解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语用移情需遵循等同原则、合理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离不开语用移情,语用移情可以成功地促进跨文化交际,使外语学习者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因此它已成为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对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认知语用分析,指出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语境效果,减少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获得话语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在面临语用风险的交际中,风险中性的听话人会客观地根据已掌握的信息量大小对事物做出客观判断,无论说话人采取哪种提问方式都如此,因而说话人获得的信息量最大。风险厌恶型的听话人倾向于拒绝预测和判断事物的不确定性,然而随着听话人风险厌恶程度的降低,其策略选择方式趋向于风险中性。同时听话人在严厉提问方式下更快地趋向于风险中性的决策结果。风险喜好型的听话人无论在哪种提问方式下,都会对事物做出判断或猜测,因为这种承担风险的回答方式可以给听话人带来较大的效用。说话人需要针对听话人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语用策略,分别以温和或严厉的方式发问,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在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不仅要传递基本信息,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和语言成分来传达语用信息,构建语篇语境。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明示话语意图的手段,是听话人推导话语意义的标识。课堂语境具有很强的可构建性。教师话语标记语对课堂语境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恭维语体现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理念,表达了社会对于男女恭维行为的心理认同和期望。说话人用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委婉方式表达对听话人的赞赏和尊重,维护交际双方的和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男女两性之间亲疏关系的手段之一。俄汉恭维语的语用对比分析揭示了男女两性在实施恭维行为时不尽相同的社会性别语用特点及其成因,有助于正确掌握俄汉社会性别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及顺利开展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网络用语Yo的明示-推理交际观模式,发现说话人通过网络语Yo,可向听话人传递刺激信号,向受话人明示会话即将开始或传递某种简短信息,使受话人对这种符号进行相关解码,明确说话人的会话意图.听话人凭说话人提供的显映方式及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最终可正确理解话语含义.  相似文献   

19.
《笑傲江湖》的语用模糊现象可以从说话人、听话人及非对话无声语言三个角度加以分类,通过对其在文本中的显现方式和作用分析,探讨了语用模糊现象在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存在及价值,并提出语用模糊认识框架可以拓宽到无声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20.
汪晓静 《现代语文》2009,(11):21-23
表达交流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话、说话"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表达交流是听者与说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前者包含了参与活动的人在"听话"与"说话"之间的角色穿插和转换,进而实现言语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而"听话、说话"往往是单边活动,缺乏"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