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接受理论之先河,从鉴赏主、客体和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提出了“音实难知”的现象,并分析了其主、客体原因,揭示了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知音”一词的词源来历,及全文的篇章结构论述了《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鉴赏方面的专论。在列举了四种容易出现的审美心理误区后,刘勰提出了鉴赏的基础、素养、原则、方法、途径等问题,并一一进行了理论阐述。刘勰的贡献表现在他对鉴赏中审美情感的强调和对鉴赏过程认识阶段的分析,他的不足是对鉴赏能够反作用于创作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3.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相似文献   

5.
6.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7.
圆形思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主体以“圆”的形式思考着广阔无限的对象,通过对对象的系统、综合、动态的考察,以求得对对象的整体把握和本质认识,并以求得“深邃的理性智慧为最高境界”。《知音》体现了刘勰的圆形思维,其中,结构之圆对应于圆形思维的形式,理论之圆对应于圆形思维的结果,论述之圆则体现了圆形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 ,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 ,提出了“知音难”的现象 ,讨论了知音难的主客体原因 ,揭示了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接受理论与文学鉴赏"知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活动中,潜存着丰厚的文学接受意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学接受批评实践,以刘勰的知音论为代表,从郢书燕说到误读造妙、从入出有道到得意会心、从想象自得到知音见异,通过历时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来把握和生成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活动内在地契合了接受理论的实质与内核,具有东方式的独到理论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见异"概念,用"形器易征"与"文情难鉴"作对比,引出识鉴"文情"问题.鉴照"文情"的三个条件:一、圆该,二、博观,三、见异.鉴照"文情"的标志--见异,其内涵包括同中之异、众见中之异者和某物或某事的特质等."见异"是获取"知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教学为前提,针对审美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转变高师声乐教师教学观念、加强高师声乐教师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审美的体验、紧扣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心灵中的审美感受的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释了对艺术的欣赏一方面来自于对生活的直接感受 ,另一方面来自于对高于生活的艺术品的熏陶。而书法艺术这种抽象的美既把人类生活中的感觉纯粹化了 ,简单化了 ,又蕴藏于笔墨讷无比丰富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艺理论体系及其标准是造成风骨概念混乱的根源。“风骨”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现代文艺理论体系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大致来说,“风”指的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物质;“骨”指的是非常准确地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机制进行了剖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性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发挥作用之处,正是德育、智育无能为力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现实学习活动中较为普遍的被动学习、片面学习、底线学习与工具学习等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在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让自由的美学精神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敞亮与澄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学生学习活动中不良现象的存在,自由的美学精神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价值追求,学生"自由自觉"的"类特性",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的必要性、必然性与可能性。推行学习自由,开展审美学习,唤醒学习自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 ,刘勰认为 :“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 ,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 ,认为要发挥文章传统的政治伦理功用。当二者之间产生对立时 ,又主张“情与气谐”式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