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竞争激烈,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它是因为感恩是人最基本,最动人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但是,我们又对它是那么的陌生,因为,我们总把它隐藏在内心深处,即便是对我们最亲的人,我们也不屑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因此我们为何不去试着学会感恩呢?提倡感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核心理念是从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和实践性出发,全面把握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多种形态,它不仅仅是教授感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施恩、感恩、报恩息息相关的循环统一状态。学校应结合教育教学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3.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所以为人的最起码道德。当今,感恩父母是人伦道德的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本文论述了小学阶段感恩父母教育中,家庭干预的策略。通过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意识,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学生思想工作,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班级整体才能形成一个合力。  相似文献   

5.
杨乖莲 《科教文汇》2009,(34):109-109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要找到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从传统文化入手教育学生学会知恩,以培育并塑造健全人格为出发点,注重分析现实中感恩教育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报恩的途径,以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春玲 《科技风》2011,(12):203-204
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本文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因此,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机制,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校感恩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卢忠琪 《大众科技》2013,(10):99-101
通过对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高职生心态以及高职生教育现状的思考,说明在高职生中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恩教育活动,要根据高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年教育、学习内容的不同来安排,使之形成长期性、系统性、制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最终起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作用,从而解决他们学习、工作内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琳  姚会彦 《科教文汇》2009,(6):73-73,76
由于家庭教育重心失衡、学校教育模式单一、社会环境异化以及自我教育缺失等原因,导致在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高校怍为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文章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入手,提出要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与教育、社会实践、助学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涛 《科教文汇》2010,(15):19-21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周贵忠 《内江科技》2007,28(2):139-139
文章分析了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在感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感恩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家庭教育重心失衡、学校教育模式单一、社会环境异化以及自我教育缺失等原因,导致在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高校作为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文章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入手,提出要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与教育、社会实践、助学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他们觉得长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并能感受到关心他人的快乐呢?本次探索就是以幼儿园为支点,从环境、一日生活、游戏、传统节日等方面入手,开展"润物细无声"的侵入式感恩教育活动,从知恩到感恩,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播种一颗感恩的种子,用心灵的泉水滋润、灌溉、呵护他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玲 《科教文汇》2012,(33):20-21
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着“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校园感恩文化”的宗旨,学校希望通过对同学们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倡导同学们立足实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教诲之情、感激同学的帮助之心、感激社会的关爱之举、感激一切善待自己的人,真正激起同学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实际行动,进而内化为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原动力,做一个道德高尚、文明守纪的中专学生.  相似文献   

18.
宋秀丽 《今日科苑》2010,(11):162-162
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禁不起物欲的冲击,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感恩。时下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又不听从父母的教导。在学校,要求有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但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面对老师耐心的教育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此可见,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以便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明白亲情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健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在大学生感恩意识日趋淡薄的今天,对独立学院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