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中美俄三国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中夺取的奖牌数量、体育项目布局和各体育项目水平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中美俄三国竞技体育实力,从而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未来重大体育比赛,以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奥运会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我国25~27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呈现出递增性的发展态势,男、女竞技体育项目的分布呈现出失衡性发展,女子的竞争实力优于男子。我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分布区域呈现出稳定性的态势,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等。中国队要在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上保持目前的优势地位应巩固原有的优势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加强基础项目中的重点小项突破,提高集体项目的实力,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制定长期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中美俄三国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中夺取的奖牌数量、体育项目布局和各体育项目水平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对中美俄三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有正确的了解,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未来重大体育比赛,以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能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两种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竞技体育在近四届奥运会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向世界展示了强劲的实力.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升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奖牌结构的“倒宝塔”趋势加剧,优势项目丧失等问题也渐次凸现.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项目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项目布局进行探讨.在依据竞技体育比较优势理论找出我国第29届奥运会优势、潜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分析了第11届全运会的奖牌分布情况,提出我国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项目布局策略,主要有:优势项目的分级布局(包括3个级别),项目单位的分层布局(包括3个层次),及时调整布局项目与单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北京奥运会与雅典奥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北京奥运会在雅典奥运会基础上的伟大进步,以及两届奥运会的金牌项目的差别,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将我国在第27—第31届奥运会上所获的奖牌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找出我国竞技项目的一般发展规律,探讨我国里约奥运会的奖牌项目归属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历届奥运整体奖牌逐年增长的速度动态曲线起伏较大,奖牌项目布局的不均衡性明显;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在里约奥运会上表现欠佳;各奖牌项目群体的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大龄化、成人化趋势显著;优化奥运项目结构是当前我国奥运战略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强国的战略出发,根据第二十三届到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对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以及其它项目做出了整理与分析,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优化竞技体育项目格局,实现均衡发展;完善与创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竞技体育"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创建"三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仿国外足球的"拉玛西亚青训营"的运作模式;稳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专家问卷和因子分析法,调查分析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参赛项目的运动表现与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特 征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对策,为新奥运周期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对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运动成绩呈现上升 性、运动项目布局呈现拓展性和男女竞技实力发展呈现均衡性的特征;(2)新奥运周期我国奥运参赛项目布局上应重点发展乒乓球、跳水、羽毛球、 竞技体操、举重、游泳和射击项目等优势项目;(3)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科技与资金、后备人才与训练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 展水平的主要因素;(4)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对策主要包括,坚持发展与完善整体方针,建立优势项目学校;拓展项目布局,挖掘、培育浅优势项 目;整合体育资源,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实力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第25—27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情况和近年来的重大体育比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近年来竞技体育的实力变化。旨在为在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中我国竞技体育优势地位的保持、准确定位和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资阳市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发现,对举办学校体育运动会存在着错误认识以及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会导致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极有可能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不良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对学校体育运动会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及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和历程入手,逐层阐述了人、社会以及运动项目都是从自然中产生和发展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都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并通过对运动项目从人类生存的需要,到逐步形成了竞技运动和竞技运动高度发展给人的身体及学校体育教育带来的危害的论述,进一步阐述学校体育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使人的自然属性和运动项目的自然属性共同作用于学生,并通过改造竞技运动项目,使其教学化和生活化,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这便是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甘刚  邱新民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59-460,463
学校体育不断发展,逐渐产生和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由原来的重视单技能训练转变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项目上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项目逐渐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并在校园里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15.
以柔力球运动为例,通过边缘化理论来研究体育运动项目的边缘化问题。认为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和运动项目自身不完善两个方面,造成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体育参与的社会分层。通过基于项目特色的自我改革、符合时代潮流的项目认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升华三种有效途径,可以完成运动项目边缘化的逆袭,实现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运会,中国军团再次创造历史记录,我国已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但成功背后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隐患,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竞争力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竞技项目”为切入点,结合竞技项目发展特点,提出构建竞技项目参赛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想,以期为我国竞技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的设置一直沿着不断扩大规模、突出民族特色、完善竞赛规则的道路发展;从中得出了民族特色和优势项目有望成为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推动民族体育的规范发展,竞赛项目成为各地广泛普及推广的健身项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竞技体育从改革前的"零"到目前311项次金牌的变化,30年打破了124项次世界纪录的经验是人材培养是根本、科技创新是基础、体制变迁是动力、科学管理是保证,但面对"进一步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共同发展,努力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体育发展之路,为发展壮大我国体育事业再立新功"的要求,应该是体育发展战略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和谐发展,共存共建,硬环境建设的重点是保持与更新;软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加快人的现代化、体育科技创新和制度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超雄 《体育科技》2005,26(1):50-52
发展大众体育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随着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在传统项目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运动项目尤其是带有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一大特征,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绿色体育、娱乐休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74-175
近年来,体育艺术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体育艺术表演类项目的开设与发展。本文在对"体育艺术"和"体育艺术表演类项目"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场域下我国高校体育艺术表演类项目多元化发展在政策环境、社会经济价值、高校办学模式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其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探究,最后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