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短文共八段话,第1~3段讲“雷雨前”的景象,第4、5段讲“雷雨中”的景象,第7、8段讲“雷雨后”的景象。第一幅图与第4、5段相对应,第二幅图与第7、8段相对应。雷雨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很少对它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将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学习怎样用恰当的词句来说明事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本课应着重…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一篇看图学文,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生一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我教这课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法,强化学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一、比较法看图。本课有两幅图,一幅是雷雨中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一、变静为动,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雷雨》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本上有两幅插图:雷雨前和雷雨后大自然的情景图。雷雨中大自然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情景是什么样的呢?课本上未有插图。上课伊始,教师便借助于"鹏博士"多媒体软件,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同“渐渐、挂”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句每段的意思,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雷雨》教学简案武汉市教研室柯玉静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3.学会7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渐渐”造句。4.正确、流...  相似文献   

6.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雷雨时的景象有哪些了解,然…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看图学文”的教学,要从图入手。首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其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准确地把握图意,为学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此外,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和准确性。 看图学文中的图画,有的是单幅图,有的是多幅图。多幅图一般反映出一个故事情节,应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对于单幅图的观察顺序,不少教师往往拿不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看图学文”类课文。课文用精练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及其变化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的压抑,让人不敢喘息;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美丽的彩虹,清新的空气,声声的蛙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9.
第四册《雷雨》一、教学难点理解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自然景象的重点句子的意思,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二、难点分析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写,如写雷雨前,乌云低压,空气沉闷,蝉也不叫了;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蝉叫了。抓住了特点,写得逼真具体。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句的意思,有一定难度。三、难点突破根据本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教学时,通过比较、分析和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乌云…  相似文献   

10.
看图学文《骄傲的孔雀》由4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讲一只美丽的孔雀,因为盲目骄傲,结果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教学这篇课文,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图文对照.把看图与学文结合起来,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看图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知道这4幅图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地点都在湖边,讲孔雀和花喜鹊的故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每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时,先整体观察孔雀,感知孔雀长得…  相似文献   

11.
《雷雨》这篇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雷雨的自然景象。教学这篇课文应从学段目标、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体现统编教材的目标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随文识字,并通过以文想图、以图练读等方式,在朗读、想象、表达的实践体验中获得言语的积累与发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分析】《雷雨》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人胜。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角度进行教学,特别是把古诗《望湖楼醉书》引进课堂进行对比延伸阅读指导,让孩子们在情境中(风声、雨声)放声朗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上人教版二年级《雷雨》一课。有一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想提一己拙见,供大家参考。《雷雨》一课是一篇清新简短的童话,文章结构清晰,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情况。上课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特点,结合课标对低年级学生的课程目标要求,通篇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用简练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和有序的表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习本文,学生既能透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美,又能汲取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这篇看图学文,包括两幅彩图和一篇课文。图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第一幅图是眺望佛香阁所看到的景色,第二幅是颐和园的全景。课文内容是作者按游览顺序描述颐和园的景致。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和叙述的方法。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激发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的热情。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耸立”隐隐约约”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按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怎  相似文献   

17.
1.读图:学习观察多幅图的方法,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想象: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在四幅图的“空白点“展开想象,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得丰富、更要“想“得合理。3.会文:在以上的基础上,遵循”先说后写”的顺序,把文章写具体、连贯。  相似文献   

18.
教法一 :以读为主读说结合一、初读全文 ,说大意1 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 ,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 ,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 ,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从图入手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 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 ,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 ,要求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添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句 ,若读错了 ,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 ,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此种方法朗读 ,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一句 ,放低了要求 ,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 ,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3 读…  相似文献   

19.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 听录音 ,想象情景。同学们 ,我们知道春雨沙沙 ,秋雨霏霏 ,冬雨绵绵 ,夏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场雷雨。请大家闭上眼睛。(出示电脑投影)2 学生描述情景。请哪位同学把你刚才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二、初步看图 ,有序观察1 观察三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 分别给三幅图取名字。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过渡 :有一位叔叔认真观察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把它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样描写的?1 自由读课文。2 小组讨论 :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 ,哪些自然…  相似文献   

20.
一、本课包括两幅图,八个词语和一个句子。 二、本课有两幅图(跨两面)。人物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