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戈 《情报杂志》1996,15(4):3-6
《情报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由杨教撰写的《一场值得关注的辩论——也谈“信息产业在我国”》,评价了发端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信息产业的辩论,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兴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已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本文作者文戈是参与这场辩论的一方.他除了简要介绍杨教这篇文章发表后辩论的新发展外,着重同这场辩论的另一方即乌家培探讨他新近发表的答辩文章《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复文戈先生关于产业概念与信息产业范围之答》所涉及的若干问题,并对乌家培这篇答辩文章的辩论风格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4.
首先逐一对乌家培引以为据的“一系列有关的产业定义和国内外产业分类实例”进行了剖析,指出他在引用时存在不应有的倾向性,并不能构成“一系列”支持他割裂产业与商品关系的错误论点的论据。接着对产业和产业分类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阐述,指出乌家培的产业分类特别是“第三产业”思想,来源于克拉克产业分类思想,而这一产业分类思想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在于混淆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公益资金与生产资金(或资本)、产业与事业的原则界限,因而用之以分析“信息产业”只能带来认识上的混乱。作者引用国内外材料,指出在信息产业理论上并不存在乌家培所说的“信息产业约定俗成的称谓”。最后简单回答了乌家培所说辩论手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与文戈辩论的由来与过程,扼要指出文戈近文的主要问题,认为长此以往在本刊辩论下去,不一定为读者所欢迎,建议双方直接进行切磋和交流;并在总结所争五个要点的基础上,向文戈进言,应尊重事实和修正观点(同时也以此要求自己),应尊重长者而不宜强其所不愿,应正视“告密”与曝光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李艳林 《情报杂志》1994,13(2):12-14
对目前我国关于信息产业范围的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部门:科研事业、教育事业、信息设备制造业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界定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范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南  孙秋碧 《现代情报》2007,27(12):69-70,74
本文认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子群,其实现手段包括传统的手工服务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两种,它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信息活动所构成的产业链。井根据信息服务业概念以及对信息服务业概念的理解,划出了信息服务业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2 关于信息产业 2.1 乌家培批评我“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认为我说他把“所有的物质商品”都说成是“信息商品”的推论是“多么可笑”,“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事实”是“何等荒诞。”这种说法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偷换了论题。我从来没有“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基本事实”,乌家培在我的答辩中,找不到任何证明这种指责的证据。事实是,我是在讨论“物质商品究竟是不是信息商品”这个问题时,才不同意把广义信息作为界定信息商品范围的;也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才提出不应该把有物质载体的信息商品与含有信息的物质商品混为一谈。从广义信息说,一切为人类感官  相似文献   

9.
认为《情报杂志》1994年第6期发表的李艳林同志的大作是篇敢于提出问题的好文章,并介绍了北京社会科学情报界从1993年12月起开展的一场有关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辩论。着重分析了“信息产业热”中存在的种种认识混乱,如“产业”与“事业”不分、“商品”与“产品”不分、“信息商品”与“物质商品”不分、“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不分,等等。并对这些混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开展的这场辩论,事关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值得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文娟 《情报科学》2007,25(7):1006-1010
在对信息社会认识的初期,人们经历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产业”这样的认识过程。本文在分析信息社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社会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王欣  王钢  彭录海 《情报杂志》2008,27(1):107-109,106
按照波拉特分类体系,我们编制了吉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通过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产业消耗和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吉林省信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第一信息部门,为信息产业提供充足的信息生产资料;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为信息产业提供广阔的信息市场.  相似文献   

12.
发展信息产业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河南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信息产业特有的技术性,带动性特征是实现信息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对数据与信息这两个仍在随学科发展而不断发展、拓展的概念来说,数据和信息在相互关系上到底是包含关系,还是递进关系,需要结合具体研究背景来理解认识。在大规模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罗列并归类了众多对数据与信息的概念认识,并对二者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上海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通过对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分三个阶段制定2011-2020年产业发展目标;在进行目标与现状差距分析后,确定产业发展壁垒;从时间、路径、产业发展突破方向三个维度绘制2011-2020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并给出相应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概念,引申出企业生态位以及企业生态位宽度,然后以“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从科技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品牌资源、制度资源、人文地理环境资源六个生态因子分析与研究了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将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变革。研究该变革趋势,提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产业变革中的六条典型转型路径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在许多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只有两三年的差距,部分领域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分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对于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开展自主创新的支撑,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林业科技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林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林业产业的信息化问题,既是经济发展问题,又是社会进步问题.新型的林业产业现代化,既包括林业产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包括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林业产业.信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信息化,开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林业产业就要提高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广东林业产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以地市级图书馆——金华市图书馆为例,从该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缺失谈起,列举了该馆服务两会新举措,并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两会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