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历史的不同进程而不断变化。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零增长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演进。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人"复杂巨系统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力学"一词的含义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本文详细讨论了"力学"含义的历史演变:它在古希腊是一门研究机械的学科,实现的是似乎违背自然的结果;到中世纪体现为所谓的"机械技艺";到文艺复兴时期提升为一门介于数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中间科学",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界限被打破,力学与物理学的界限被模糊;到近代最终发展成一门研究运动的学科,与物理学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张世强 《内江科技》2011,32(6):14-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时代特征对"土洋"体育思想论争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体育思想的产生必然引发大的争论,其本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土洋"体育论争的产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结果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4)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法律身为管理社会的一把利剑,有着不容小看的权利。当代的法律不只是向西方法律一样有着浓厚的历史血液,它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近代的融合成为了属于中国特色的法律。因此,我认为,现今的法律制度是混血儿,既有着东方的人性化特征又有着西方理性思维。所以,法律中存在人性缺憾和人性至上是有原因的。现今社会上也有许多案例来向人们展示人性在法律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如何把控人的情绪在法律处理之中的作用就是"法不容情与法外开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已成为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已成为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但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问题.技术理性扩张了人类的欲望,强化了技术对人的控制,直接导致了技术异化现象的出现.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不是要全面否定技术理性,而是要克服技术理性发展的片面性,推动人类发展观念的更新,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范式转换,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人文价值观、生态文明观、社会稳定观、和谐发展观为我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人背弃自然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含义,从生物学及生态学上论述了人外生命及生物圈的价值,论证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最后指出只有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才是人类克服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休闲和学习等各种活动高度集聚的空间.城市不是人类生来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根源.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的形成与西方国家的城市一样,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悠久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城市所在地经过近百年逐步成为经济社会文化长期历史发展的自然核心,具有了地域中心作用和对周边区域进行辐射和领导能力,明确了城市自身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3)
广西近代建筑,是近代广西中西建筑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真实地记录着近代广西社会变化发展的点滴。本文通过对广西近代建筑的调查考察,从其建筑形式风格、功能类型、细部装饰、营造行业、建筑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近代建筑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所表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洞、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制度文明,都将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必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在经济市场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发展观看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彭福扬  黄剑 《科学学研究》2003,21(3):321-324
通过对社会发展本质的剖析 ,揭示出传统技术创新观与新的社会发展观的不适应性。新社会发展观的综合性、可持续性、主体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而建立和谐稳定的自然与社会生态则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类和动物皮肤下血管搏动现象的感知与理解,历史上的学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描述与解释。"sphygmomanometry"(血压计量法)一词的含义及其所指导实践的历史变化,很好地反映了西方医学范式的古今转换。古希腊名医盖伦醉心于用各种形象的文字类比地表达:"灵魂能力"(dunamis)使得心脏和动脉一起"sphygmos"(搏动),而17世纪的医生哈维和一些生理学家则将这种搏动彻底归为心脏节律性地机械性泵血,造成血流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变化。后者作为科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们进一步摆脱古代自然目的论关于生命现象的解释。随后,用"manometer"(机械计量装置)对特定生命现象进行度量的实践全面铺开。黑尔斯的血压测量实验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为近代医学实践的机械化与量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姜晓玲 《科协论坛》2007,(9):191-19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针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长期关注。本文论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含义,对广大专家学者所持的不同看法予以了归纳总结,并且针对"李约瑟难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了"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略论     
如何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党几代领导人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艰辛的实践探索,适应社会历史发展需要,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即计划发展观、市场发展现、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近代历史建筑遭受了许多战火的波及,变得残缺不全,因此有些近代历史建筑损毁的程度甚至比某些古代历史建筑还严重一些,我们国家是非常注重历史传承的,因此一直以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复和维护这些近代历史建筑,国家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延续传承,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铭记住历史的教训,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9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计算的,所谓的近代历史建筑自然也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算起,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清楚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他们肆意地破坏我们国家的一切财产,当然也包括建筑,我们的修复工作同样彰显了我国如今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这个问题:一是"公共性"的文化内涵本源于西方的历史传统,从古希腊城邦社会一直到欧美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使得"公共性"的文化内涵具有了久远的延续性;二是深入解读"公共性"在现实中的功能及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公共性视域分析中国与西方公共管理的特征,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化--传统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社会发展本质的剖析,揭示出传统技术创新与新的社会发展观的不适应性。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全面性、可持续性、主体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建立和谐稳定的自然与社会生态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