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下面就“从备、讲、批、辅、考”五个方面,就新课标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谈一些看法:一、备课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即每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既然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没有学生的参与,怎么可行?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要求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王志光 《辽宁教育》2012,(15):62-64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韩清林,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要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课堂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能力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基本形式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中 ,学生既是接受教学的客体 ,一切行为均要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 ,同时 ,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对教师的“教”和“导”起协调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积极性 (强烈…  相似文献   

5.
黄建军 《天津教育》2013,(10):25-26
一、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概念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以下特征和要求:一是把"以活动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二是以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三是强调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教育意义上是客体,但在自身认识活动的意义上则是主体.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否浓厚是反映学生学习"人心"程度的重要指标.教育理论和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实体,他们不是教育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过程,教学应"以学为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科的课堂教学,抓住这一基本环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特点与规律,坚持课堂教学的德育"小算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措施。现行统编英语教材不仅是语言教学的本体,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要想把握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适合点,最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的纽带。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活动"而言,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教师指导的,都是最佳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0.
赵志强 《考试周刊》2014,(27):111-111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指导和影响就没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个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处理不好。就会不同程度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造成"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恶性循环。许多事实有力地说明,教学主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因素。一、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其体现的程度是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这是人们谈论最多而实际解决最差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到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一种让数学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方式。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尝试练习,把学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是课堂教学,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虽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传授者,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是认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素质教育,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正确的认识学生,为学生服务(一)主体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充分认识并把握学生是主体的思想,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培养人文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近几年我们一直不断摸索,基本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五环节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观、说、讲、评、比".其理论依据是:系统论的思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以及能力与活动关系的理论.数据统计及学生的现实表现表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不去研究教育对象,不去研究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不去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情绪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怎样学,先生怎样教,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能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去感悟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是以教材为中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主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陆燕 《广西教育》2014,(25):17-17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由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活"起来。一、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有效掌控课堂教学,不是靠严肃的外表、高亢的嗓门,更不能靠分数相威胁,特别是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如果组织不当,就会让课堂乱成一团。教  相似文献   

19.
一、模式的基本思想个体化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构建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二、模式的结构框架个体化教学模式的结构由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需要)、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材料)构成的。如图所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它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还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身为数学教师,一要让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不应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二要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教师不把课堂教学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