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幽默     
活下去的理由 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虽然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但是他对于没有才能而又多嘴的作家深恶痛绝。在哈瓦那的一个宴会上,海明威又遇到一个“眼高于顶,才无一升”的作家。海明威几次借故走开,但是都被这位作家缠住,后来,这位作家更是爽快地对海明威表明了他的意思,他说:“海明威先生,我老早就有心为你写一篇传记,希望你死了以后,我能获得为你写传记的殊荣。”“我知道你想写我的传记。”海明威尖刻地回答,“所以,我才不得不尽量想法子活下去。” …  相似文献   

2.
我有个习惯,每当读一本新书之前总要先翻一下目录,浏览一下全书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挑”比较精彩的文章“品味”。当我从《初中生》杂志的目录上看到《网校生王换生的故事》时,我认为它平平常常(现在网校生多  相似文献   

3.
快乐e少年     
《广东第二课堂》2008,(5):46-46
该网站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的“小学生科技”版块,有“小喇叭广播站”、“我爱动植物”、“故事大王”、“知识摇篮”等栏目。其中的“故事大王”栏目,点击率可高了,你看看题目就知道了——《鸽子们的阴谋》《灰猫的故事》《小鸡学游泳》《花牛种白菜》《“西瓜”名称的由来》……是不是有点意思?有空去look一下吧,网址上面有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通过对故事背景、父子对话、孩子的死亡恐惧心理和软弱心理的分析,揭示海明威作品的“真实”特色。对小说所表达的“真实”的理解有助于读者触及海明威作品“冰山”的水下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它一经问世,便立即使曾名声大噪又沉寂多年的作者厄内斯特·海明威再次被世人刮目相看,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就连一向对海明威持有成见的、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也不得不盛赞《老人与海》是“最精彩的作品”,并说:“赞美上帝,但愿创造、爱、怜悯海明威和我的那种力量——不论那是什么——约束住海明威,别让他再改动这篇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海明威相继获得了1953年的普立彻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而重振了他在文坛上的声威.《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一部风靡全世界,使读者争相传阅,使研究者兴味盎然的杰作,就在于它在叙述有关老渔民桑提亚哥极为简单而又寓意深长的故事,塑造这个时乖运  相似文献   

6.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乡镇。那时,小镇上没有幼儿园,我也就没上过幼儿园。6岁时我上小学了,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姓顾的女老师,长得很漂亮。第一节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当时满怀好奇的我举手问:“老师您讲的故事真好听,故事是哪儿来的?”顾老师笑了笑说:“故事是书上的。你们从小学好语文,不但会认识好多好多的字,还会看到好多好玩的故事。”听了顾老师的话,我心里暗暗发誓:要学好语文,要知道好多好玩的故事。当时的小学语文书上有很多故事,如《狼和小羊》、《母女俩》、《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故事》等等。我找到了好几…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小学生导刊》这本刊物?这本刊物里面的内容多,既丰富又好看。我喜欢的栏目有“快乐阅读”、“大拇指行动”、“故事铃铛”、“游艺转盘”等。自从我读了第一本《小学生导刊》后,就迷上了它。从此它成了我的好朋友。“故事铃铛”里的故事非常有趣,耐人寻味,每次我都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看了许多“发现作文”,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书里的导读精灵大眼兔和问号狗活泼、可爱,总能给我很好的建议和提示。我认为《小学生导刊》不仅适合小朋友阅读,也适合大人们看。大人们看一看这本书,对教育自己的孩子很有帮助,与孩子…  相似文献   

8.
推理小说家中的“妖怪”托日本动画片的福,现在我给别人说我喜欢看推理故事的时候,对方都会做恍然大悟状,然后说“我知道了,《名侦探柯南》。” 是,《柯南》的确是很好看的推理作品。大红大紫。但是他也只是众多推理故事中的某一个主角,这个系列故事也是无数推理作品中比较出名的一个而已。  相似文献   

9.
小溪流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可是你们的忠实Fans哦!你们知道吗?自从看了《小溪流》后,我就被那生动的故事给迷住了!我有一个小小的提议,就是把“梦幻童话”的内容增加一些,好吗?《小溪流》让我有了一份真正的快乐。《小溪流》,我爱你!  相似文献   

10.
看过《小学生时代》的同学一定都知道“呆呆博士”吧?有许多同学告诉我,他们拿到杂志后,一定是先翻看里面的卡通故事“呆呆博士”的。“呆呆博士”形象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智慧,能让他们知道很多科普知识呢!他们还喜欢看前几年《小学生时代》上的卡通故事“飞天奇书”,他们都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怎样编绘出这些故事来的?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王晓明伯伯的工作室吧!在国外,许多儿童读物是由画家创作的,他们先画出形象,再根据形象安排情节,比如美国儿童画家娜塔丽·巴比特创作的《不老泉》、《秘密花园》等。而在中国,大多数儿童…  相似文献   

11.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老人讲古。老人讲的故事中,有很大部分是有关鬼的或者仙的,后来知道,许多故事出自《聊斋》。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听到大人口述的故事,于是不少孩子迷上了动漫《鬼故事》之类。好奇是人的天性,孩子尤甚。过去老人讲的鬼故事对孩子没什么好处,现在的“鬼画”、“鬼玩具”对孩子更无益。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和《小火炬》的结缘,那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在20世纪90年代,我还是一个初学写作的文学青年。当时我也不知道往哪里投稿,就到邮局订阅了一些儿童杂志,其中就有《小火炬》。我认真研究了《小火炬》中的栏目,学习了里面的文章,然后按照要求,尝试性地写了一篇小小的童话:《老狼冰雕》。  相似文献   

13.
《2006,我的夏天》,“我”做主;《高一进行时》,“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夜深千帐灯》下,“我”诉说“我与语文”的故事;《我·生活·语文》中,“我”逐渐明白“语文存在于生活中”;《有咖啡的日子》,“我”回忆独自远赴异国他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感叹《我拿什么来感动自己》;初三的日子,“我”好《想回到过去》;《十六岁,我长大了》,“我”要“用坚强和坚忍书写我的分分秒秒”;《我的故事》,“我”与你分享我过桥的故事;《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带上我腿脚不方便的外公再次感受国外的风光;《小泉首相,我想对你说》,你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想握住你的手》,伊拉克小男孩祈望和平的降临……“我”是作文永恒的主题,“我”是作文永远的主人。“我”的作文要有“我”,“我”作文中的“我”要有个性、有故事、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东西。用我们的青春和文字,书写属于我们的花样年华;用我们的激情和语言,展现我们诗一般的生活。我们是“90一代”,我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别样青春。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吧!  相似文献   

14.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范与中译)是海明威1936年9月发表于《世界主义》杂志的一个短篇。研究者认为它集结了海明威在小说技巧上几乎全部的优点:故事简单、意境纯一,文体清新流畅,文字简约而不简单,等等。在这里,我将从叙事学的角度试着探索这个故事的视角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静待花开     
冷美玲 《山东教育》2014,(11):20-20
“今天的班会,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一听到又有故事听。同学们都兴奋得手舞足蹈。“我今天要讲《白雪公主》的续集。万恶的王后知道白雪公主被王子救活以后,还是想尽了各种招数要来除掉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自从经历了‘毒苹果’事件以后,就学会了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二年级开始读《小学生导刊》,很喜欢它。它内容很丰富,“新奇视野”“创新少年”“故事星空”“芝麻开门”“快乐阅读”等栏目,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最喜欢“大耳朵热线”,从中我知道了怎样树立自信、怎样争取成功……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结识《小学生时代》,还是来自朋友的介绍。 我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以创作少儿科普故事为主业——当然,这也是我的爱好。有一天,我心上的一个头像亮了,我的朋友“半只土豆”发来了信息:“嗨,你接动物稿不?我知道有家杂志正约稿呢,杂志靠谱,编辑靠谱,稿费也靠谱。告诉你,上次我还和编辑一起出去玩了呢,你都不知道有多好玩……”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海明威在《世界之都》中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离家出走的儿子。遍寻不见之际,父亲在报纸的寻人启事上写道:“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第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部电视连续剧叫《成长的烦恼》,任何人都有着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今天从成长的故事说起。人家说我是个怪才,或者说我是“化学脑袋”。因为我本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后来在上海作家协会当专业作家。搞文学的人毕业于大学理工科的很少,所以我是作家里的“稀有元素”。在我成长的故事里,第一个故事就是11岁时投稿的故事。我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很偶然去投稿,第一次投稿就成功了。我是浙江温州人,在我家附近有家报社,叫做《温州日报》(当时叫《浙南日报》),在报社的门口挂着一个箱子,上面写着投稿箱。开始我也不知道这投稿箱是干什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